產品簡介
對于微流控芯片來說,一般由上/下兩片芯片組成,上/下芯片通常是分別制備,因此,要獲得具有使用級別的微流控芯片,必須將上/下兩片芯片進行封合,封合是微流控芯片獲得實際使用功能的關鍵一步,只有封合后,流體才能在上/下芯片形成的微通道中流動。上/下芯片在封合的過程中必須對準,否則將引起芯片上微結構和微通道的錯位,zui終導致整張微流控芯片的無效性。然而,由于上/下芯片的表面通常是由微米級別的微結構和微通道組成的,對準部位涉及“微米級別”的微通道與微結構(微流道),尺寸小,采用肉眼和手動調節來對準困難很大,尤其是需要精確對準的特定位置,很難找準對準位置,還會產生 XY 軸偏移的問題,此外,單純的手動調節非常耗費時間。
微流控芯片對準平臺(WH-AM-01)是由汶顥股份獨立開發,專門用于微流控芯片的上/下兩片芯片的對準與封合。
針對上述問題,微流控芯片對準平臺(WH-AM-01)配置了雙顯微鏡頭,減小了由于局部對準產生的對準誤差。同時,引入了 X-Y-θ 三軸移動平臺,進一步縮小了芯片整體的對準誤差,將對準誤差控制在了 10μm以內。
該產品適用于以下類型的微流控芯片的對準與封合:PDMS/PDMS、PDMS/玻璃、PDMS/PMMA、PMMA/PMMA 芯片,適合目前 organ-on-a-chip 等領域對于具有3D結構的微流控芯片的對準與封合需求。當然,也適合于其他需要精確對準的其他領域。
特征圖解
1. 1#顯微鏡;2. 2#顯微鏡;3. 顯微鏡固定塊;4. 顯微鏡支架;5. 顯微鏡支架Z軸微調旋鈕;6. 顯微鏡支架X軸微調旋鈕;7. 顯微鏡支架Y軸微調旋鈕;8. 支架;9. 底板;
10. 上層載物臺Z軸微調旋鈕;11. 下層載物臺X軸微調旋鈕;12. 顯微鏡照明按鈕;13. 顯微鏡拍照按鈕;14. 顯微鏡調焦旋鈕;15. 上層載物臺;16. 下層載物臺;17. 背光燈;18. 下層載物臺R軸微調旋鈕; 19. 下層載物臺Y軸微調旋鈕。
放置及安裝
放置
1)對準平臺應放置在穩固的水平操作臺上,以保證對準平臺處于平穩狀態;
2)對準平臺應放置在通風、干燥、無腐蝕性氣體、無大量塵埃的潔凈環境 中使用,應遠離高溫及蒸汽,避免暴露在陽光的直射下。
安裝
1)將 1#和 2#顯微鏡插入顯微鏡固定塊中,擰緊旋鈕防止顯微鏡脫落;
2)插入背光燈時在其上四個孔上任意插入 m4 螺絲,固定背光燈,防止背光 燈移動。
對準平臺操作步驟
1)*步:安裝對準平臺、將顯微鏡頭 USB 連接線連接電腦、打開 Supereye 軟件、設定設備源、打開標尺功能。
2)第二步:將待對準芯片分別置于上層載物片的下表面和下層載物片的上 表面,通道面暴露,將載物片插入載物臺,調整相對位置至芯片大致對準。注意 PDMS 芯片需要貼合在上層載物臺,對應的 PDMS/玻璃/PMMA 芯片放置在下層 載物臺。為縮短對準時間,在放置時盡量將待對準結構放置在 Z 軸相近位置。
3)第三步:調節上層載物臺 Z 軸旋鈕至兩片 PDMS 芯片接近但不接觸。該 距離盡量在 1mm 左右,距離太大影響顯微鏡觀測,需要多次調解焦距。
4)第四步:分別調整 1#2#顯微鏡至能清晰找到上層 PDMS 芯片定位標,并 調節顯微鏡支架 X 軸 Y 軸旋鈕移動標尺縱橫線*層 PDMS 芯片定位標處。
5)第五步:分別調整 1#和 2#顯微鏡焦距至能清晰找到下層芯片定位標,調 節下層芯片載物臺 X-Y-θ 軸旋鈕使下層芯片定位標移動至與上層 PDMS 芯片相 同標尺定位線處,至此上下兩層芯片圖案對齊。
6)第六步:調整上層芯片載物臺 Z 軸旋鈕使上下兩層芯片貼合在一起。該 過程速度需要較慢,避免過快擠壓兩個芯片造成的結構移位,從而引起對準誤差。
裝箱清單
注:包裝箱內的附件,請按照裝箱清單對照檢查驗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