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名稱:乙酰氧肟酸; 醋羥胺酸; N-羥基乙酰胺 飼料添加劑 乙酰氧肟酸廠家
英文名:Acetohydroxamic acid
分子式:C2H5NO2
乙酰氧肟酸
分子量:75.07
CAS 號:546-88-3
EINECS 號:208-913-8
1、乙酰氧肟酸的應用 飼料添加劑 乙酰氧肟酸廠家
乙酰氧肟酸廣泛應用于醫藥、畜牧業、農業、環保、冶金等方面。
1.1用在飼料行業上
乙酰氧肟酸作為瘤胃微生物脲酶抑制劑,用于反芻動物的飼料添加劑。原為USP收載用于治療細菌性膽,腎結石及肝昏迷等癥。由于良好的瘤胃微生物脲酶抑制作用,英、美等國于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始用于牛、羊等反芻動物營養,以改善瘤胃氨環境,提高蛋白質的轉化率,增加粗飼料采食量,降低血液氨濃度,減輕氨應激,增加機體免疫力,收到良好效果。
1.1.1乙酰氧肟酸在奶牛生產中的應用
隨著現代奶牛生產水平的提高和優良品種覆蓋率的擴大,高產奶牛對日糧中蛋白質水平要求越來越高,乙酰氧肟酸在奶牛飼養中利用也越來越廣泛。據研究表明:奶牛瘤胃80%細菌可以用NH作為的氮源,因此保證瘤胃NH濃度,是獲得大微生物蛋白合成量的前提條件。隨著奶牛日糧中粗蛋白含量的增加,瘤胃當中NH,濃度也相應升高,此時添加乙酰氧肟酸可以減少尿氮的排出,使粗蛋白質的利用率提高。因此,日糧中粗蛋白質含量越高,乙酰氧肟酸用量也必須隨之加大,這樣使用的效果也就越好。
在研制以乙酰氧肟酸為核心的奶牛預混料時,同時還必需考慮礦物質和維生素添加。傳統觀點認為對瘤胃微生物只需補充脂溶性維生素,但是資料指出某些瘤胃微生物需要特定B族維生素調節生長,當在尿素飼料中使用該種脲酶抑制劑時,應該考慮維生素平衡。礦物元素為微生物生長所必需,某些微量元素是細菌代謝的調節劑,合理搭配礦物元素,可提高以乙酰氧肟酸為核心的預混料的飼養效果。其他如奶牛日糧組成、飼喂方法和次數、奶牛的生產水平及狀態,乙酰氧肟酸種類和用量也能夠影響這種脲酶抑制劑的使用效果。
試驗結果表明:在不改變奶牛飼養管理方式和日糧配方條件下,每頭每天飼喂25mg/kg,日糧干物質的乙酰氧肟酸,其成本為0.70元,卻能使每頭奶牛增加產奶量3.6 kg,產奶量提高16.7%,按1.40元/ Kg計算奶價每日每頭奶牛增加收入為5.04元,投入產出比為1 : 7.2 ,經濟效益非常可觀。
1.1.2 乙酰氧肟酸在奶牛飼養過程中的功用
1.1.2.1 能夠節約蛋白質飼料,降低飼料成本
首先添加尿素可頂替部分價格昂貴的餅粕類蛋白飼料,即節省了蛋白質飼料,又降低飼料成本:即使日糧中不含尿素,使用乙酰氧肟酸,同樣具有增加微生物蛋白質合成,節約蛋白質飼料的效果。
1.1.2.2 能夠增加奶牛奶產量
在奶牛飼料中使用乙酰氧肟酸,不僅可以提高尿素和飼料的利用率,降低成本,而且能夠避免氨中毒或氨應激,使奶牛能夠保持平衡,健壯生長,從而可以提高奶牛奶產量。大量養殖實踐結果表明:在奶牛飼料中使用乙酰氧肟酸,可以使奶牛增加產奶量15.05%,即使在炎熱夏季持續高溫高濕的情況下,仍能使投入產出比達到1:2.7-1.4。
總之,通過使用乙酰氧肟酸可以抑制瘤胃中脲酶的活性,減緩瘤胃內尿素的分解速度,從而使NH3的釋放速度與能量及其他養分在數量、比例及釋放速度上保持同步與匹配,提高反芻動物對氨的利用率,改善了尿素的利用方法,增加菌體蛋白質的合成,在整體營養調控基本思路指導下,達到節約蛋白質的作用,降低飼養成本。
1.1.2.3 避免氨中毒或氨應激
牛、羊尿素中毒是飼喂含尿素日糧時常出現的現象。尿素本身無毒,但其分解的NH3 和CO2 會很快進入血液并迅速積累,若超過一定限度則會引起氨中毒。通常當血氨濃度達1-4mg/100ml 時可引起牛中毒;血氨濃度達10-29mg/100m1時可引起牛死亡。 反芻動物瘤胃微生物能產生脲酶,其活性相當高,而且較穩定,在瘤胃NPN 的分解中起重要作用,可迅速催化尿素水解。據報道,尿素分解產生氨的速度為瘤胃微生物利用氨的速度的4倍,因此單純或直接使用尿素,既不安全也不方便,添加尿素同時添加脲酶抑制劑不僅可提高氨的利用率,也大大降低氨中毒的危險。在牛的含尿素日糧中,按每千克干物質加入150mg AHA。可使瘤胃內尿素分解速度降低42.6%;在體外人工瘤胃培養體系中,按每100ml 培養液加入20、40、80mg AHA,可使尿素分解速度分別降低60.8%、59.4%和62.7%。此外,在飼喂尿素飼料時,還必須注意少喂或禁喂如黃豆、豆餅、南瓜、紅三葉、開花苜蓿等有較高活性脲酶的飼料,否則會增加尿素中毒的危險,但如果此時使用脲酶抑制劑,就可有效的防止氨中毒或氨應激。
1.1.2.4 改善畜舍環境
氨是*的應激源和動物圈舍中有害的氣體之一。氨可誘導家禽、豬及實驗動物多種呼吸道疾病的發生,單胃動物飼養在高濃度氨環境中,呼吸道支原體、病毒、細菌繼發感染加重。雞對氨格外敏感,在5mg/kg 氨的*作用下,雞的健康會受到影響。脲酶抑制劑在腸道內作用于脲酶的活性中心使之失活,并隨糞便一起排出體外繼續發揮作用,能降低畜禽圈舍中的氨氣濃度。目前,絲蘭提取物和其除臭劑(如除臭靈)的除臭效果在大量的試驗中得到了證實。 如在豬飼料中添加絲蘭提取物,結果畜舍內氨的濃度6 周內持續下降。試驗表明,使用不同濃度(60,90,120mg/kg)脲酶抑制劑飼喂的肉仔雞,其環境氨氣濃度隨時間增長呈快速上升的趨勢,但各脲酶抑制劑添加組與對照組相比均極顯著地降低了人工氣候艙內的氨氣濃度(P<0.01)。大量的試驗證明對奶牛、肉牛、肉羊無殘留和無毒副作用,而且可以消除家畜糞便臭味,控制規模化飼養所造成的環境污染。
此外,在畜禽糞便中直接噴灑脲酶抑制劑也可達到控制環境氨污染的目的。
1.1.2.5 防治肉雞腹水癥
肉雞腹水癥的發生與腸道氨密切相關。 在飼料中添加脲酶抑制劑可以降低肉雞小腸及大腸內脲酶活性和氨含量,氨濃度的降低可使腸粘膜的更新率及門靜脈回流器官耗氧量降低,這些組織耗氧量的降低可提供額外的氧以應付腹水癥帶來的應激,使死亡率降低。在日糧中添加125mg/kg 脲酶抑制劑后,腸道內氨濃度平均下49.4%。采用在每千克飼料中添加脲酶抑制劑125mg、除臭劑120mg的飼料飼喂肉雞,與對照組比較,腹水癥發病率和死亡率分別下降12.1%和12.65%。
1.2 醫藥上為脲酶競爭性抑制劑
商品名稱為菌石通,具有防止及抑制堿性尿石的形成和抗菌作用,用于感染性尿路結石、尿路感染的治療和預防。
1.3 冶金行業上作為螯合劑、萃取劑等,用于金屬離子的提取和鑒定。
1.4 化工上作為醫藥、農藥等有機合成中間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