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用級倍他環糊精25kg廠家原裝
環糊精是1891年由Villers發現的,本世紀初又分離成功α及β環糊精。1972-1973年制造環糊精酵素(即環糊精葡糖轉位酶,簡稱CGT-ase)的細菌發現,特別是其中的嗜堿性細菌,對于大規模生產環糊精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以馬鈴薯、玉米、小麥等加工的淀粉為原料,經下列過程可得環糊精:淀粉懸浮液[70-80℃液化][60℃與乙醇反應]、加熱失活、過濾、濃縮干燥。
生產方法 以直鏈淀粉為原料。高濃度的。淀粉懸浮液于80~85℃下、在環糊精葡萄糖轉位酶(CGT酶)的作用下先液化成低黏度淀粉,再在65℃和pH值8.5的條件下進一步轉化為環糊精。反應物中約含α-CD3I.5%、β-CD13.4%、γ-CD7.8%和其他糊精47.3%。反應物濃縮后β-CD由于溶解度小易于結晶析出,結晶含有99%的β-CD。粗結晶經脫色、重結晶得成品。
生產方法 以土豆、玉米、小麥等加工的淀粉為原料,經一種堿性淀粉酶(CGT-ase,由B.macPmnfe產生)作用,過濾、濃縮可得飴狀產品,亦可再經噴霧干燥得粉狀產品。
生產方法 淀粉水解后經環糊精轉葡萄糖酶作用后將Β-環糊精純化而得。純化作用由β-環糊精與含有雜質化合物的溶劑分離后,將溶劑蒸汽汽提,然后作后純化。
安全信息
醫藥用級倍他環糊精25kg廠家原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