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chǎn)品名稱】橄欖苦甙
【英 文】olive
【別 名】橄欖苦苷
【 CAS號 】32619-42-4
【提取來源】主要來源油橄欖樹。
【規(guī) 格】98%
【 分子式 】C25H32O13
【 分子量 】540.51
【檢測方法】HPLC
【理化性質(zhì)】白色粉末。易溶于乙醇、丙酮、冰醋酸,5%NaOH溶液等,可溶于水、丁醇、乙酸乙酯、醋酸丁酯等,幾乎不溶于石油醚、氯仿等。
【存儲條件】本品應(yīng)密封遮光,貯存在干燥、陰涼、通風(fēng)良好的地方。
【保 質(zhì) 期】24個月
【原料簡介】
橄欖(學(xué)名:Canarium album (Lour.) Raeusch.)橄欖科橄欖屬喬木植物。高可達(dá)35米,胸徑可達(dá)150厘米。小葉3-6對,紙質(zhì)至革質(zhì),側(cè)脈12-16對,果序長1.5-15厘米,具1-6果。卵圓形至紡錘形,成熟時黃綠色,外果皮厚,核硬,兩端尖,核面粗化。花期4-5月,果10-12月成熟。
橄欖原產(chǎn)中國南方, 中國福建、中國臺灣、廣東、廣西、云南、日本(長崎、沖繩)及馬來半島等地區(qū)均有栽培,野生于海拔1300米以下的溝谷和山坡雜木林中,或栽培于庭園、村旁。
喬木,高10-25(-35)米,胸徑可達(dá)150厘米。小枝粗5-6毫米,幼部被黃棕色絨毛,很快變無毛;髓部周圍有柱狀維管束,稀在亦有若干維管束。有托葉,僅芽時存在,著生于近葉柄基部的枝干上。小葉3-6對,紙質(zhì)至革質(zhì),披針形或橢圓形(至卵形),長6-14厘米,寬2-5.5厘米,無毛或在背面葉脈上散生了的剛毛,背面有極細(xì)小疣狀突起;先端漸尖至驟狹漸尖,尖頭長約2厘米,鈍;基部楔形至圓形,偏斜,全緣;側(cè)脈12-16對,中脈發(fā)達(dá)。花序腋生,微被絨毛至無毛;雄花序為聚傘圓錐花序,長15-30厘米,多花;雌花序為總狀,長3-6厘米,具花12朵以下。花疏被絨毛至無毛,雄花長5.5-8毫米,雌花長約7毫米;花萼長2.5-3毫米,在雄花上具3淺齒,在雌花上近截平;雄蕊6,無毛,花絲合生1/2以上(在雌花中幾全長合生);花盤在雄花中球形至圓柱形,高1-1.5毫米,微6裂,有穴或無,上部有少許剛毛;在雌花中環(huán)狀,略具3波狀齒,高1毫米,厚肉質(zhì),內(nèi)面有疏柔毛。雌蕊密被短柔毛;在雄花中細(xì)小或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