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種和郁金的根莖均為中藥材“姜黃”的商品來源,姜黃:揀去雜質,用水浸泡,撈起,潤透后切片,晾干。片姜黃:揀去雜質及殘留須根,刷洗泥屑,晾干。[3]供藥用,能行氣破瘀,通經止痛。主治胸腹脹痛,肩臂痹痛,月經不調,閉經,跌打損傷。又可提取黃色食用染料;所含姜黃素可作分析化學試劑。
辛苦,溫。 ①《唐本草》:味辛苦,大寒,無毒。 ②《本草拾遺》:味辛,溫,無毒。 ③李杲:味苦甘辛,大寒,無毒。 ④《東醫寶鑒》:性熱,味辛苦,無毒。 入脾、肝經。 ①《綱目》:入心、脾。 ②《雷公炮制藥性解》:入心、肺二經。 ③《本草經疏》:入足太陰、厥陰。[3] 破血,行氣,通經,止痛。治心腹痞滿脹痛,臂痛,癥瘕,婦女血瘀經閉,產后瘀停腹痛,跌撲損傷,癰腫。 用于氣滯血瘀的胸腹痛、痛經及肢體疼痛,常配元胡、香附。 ①《唐本草》:主心腹結積,疰忤,下氣,破血,除風熱,消癰腫。功力烈于郁金。 ②《日華子本草》:癰腫,通月經,治跌撲瘀血,消腫毒;止暴風痛冷氣,下食。 ③《本草圖經》:治氣脹及產后敗血攻心。 ④《綱目》:治風痹臂痛。 ⑤《本草正》:除心腹氣結氣脹,冷氣食積疼痛。 ⑥《本草述》:治氣證痞證,脹滿喘噎,胃脘痛,腹脅肩背及臂痛,痹,疝。 ⑦《醫林纂要》:治四肢之風寒濕痹。 ⑧《現代實用中藥》:為芳香健胃藥,有利膽道及肝臟之消毒作用。用于黃疸,胸滿痞悶疼痛。又為止血劑,治吐血、衄血、尿血,并治痔疾。外用于膿腫創傷。[3]性味歸經
功能主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