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用級爐甘石提取物CP2020藥典標準GMP廠家
爐甘石
別名甘石(《品匯精要》),盧甘石(《醫學入門》),羊肝石(《現代實用中藥》),浮水甘石(《中藥志》)。
性狀為不規則的塊狀,扁平形戌圓形,大小不一,表面白色或淡紅色,有凹陷或小孔洞,顯粉性。體輕而質松,易碎,斷面白色咸淡紅色,呈顆粒狀,并有細小孔隙,有吸濕性。氣無,味微澀。火煅后即成白色或淡黃色的無晶結塊或細致粉末。以塊大、白色或顯淡紅色、質輕者為佳。不熔融。在木炭上燒之則生氧化鋅之薄膜,熱時黃色、冷后則變為白色。熱稀鹽酸能使其溶解并產生泡沫。
化學成分主要成分為碳酸鋅,尚含少量氧化鈣0.27%,氧化鎂0.45%,氧化鐵0.58%,氧化錳0.01%。此石中的鋅,往往為少量的鐵(二價)所取代。另外,有的爐甘石品種尚含少量鉆、銅、鎘、鉛和痕量的鍺與銦。青島和濟南的爐甘石,主要成分為碳酸鋅,并含少量鐵、鋁、鈣、鎂等雜質及極微量的鈉。
煅爐甘石,主要成分為氧化鋅。
藥理作用為不溶于水的天然碳酸鋅,廣用于皮膚科,作為中度的防腐、收斂、保護劑治療皮膚炎癥或表面刨傷。一般用5~10%水混懸液(洗劑),亦有用油膏者。
性味甘,溫。
①《品匯精要》:"味甘,性平,無毒。"
②《綱目》:"甘,溫,無毒。"
歸經入肝、脾、肺經。
①《綱目》:"陽明經。"
②《玉楸藥解》:"入手太陰肺。"
③《本草再新》:"入肝、脾二經。"
功能主治去翳退赤,收溫斂瘡。治目赤翳障,爛弦風眼,潰瘍不斂,皮膚濕瘡。
①《品匯精要》:"主風熱赤眼,或癢或痛,漸生翳膜,及治下部濕瘡,調敷。"
②《綱目》:"止血,消腫毒,生肌,明目,去翳退赤,收濕除爛。同龍腦點治目中一切諸病。"
③《本經逢原》:"點眼皮濕爛及陰囊濕腫。"
④《玉楸藥解》:"醫痔瘺下疳。"
⑤《現代實用中藥》:"用于慢性潰瘍、下腿潰瘍之不易收口者,有防腐生肌之功。"
藥用級爐甘石提取物CP2020藥典標準GMP廠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