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用級珍珠粉提取物化妝品級別1kg起訂
淡水珍珠與海水珍珠(以南珠為例)的養殖技術是不同的,因此結構也有所不同。淡水珍珠是無核的,所有的成分都由珍珠質組成,因此若以淡水珍珠制成珍珠粉,不存在其它物質混雜。而海水珍珠是有核的,其核一般由豬蹄蚌的貝殼磨成,珍珠質僅覆蓋于表面,厚0.1~0.3毫米,生長期1年左右(淡水珠達4~5年)。但如果海水珍珠要加工成100%的珍珠粉,必須先去掉內核,成本很高,也不易加工。
珍珠藥用在中國已有2000余年歷史。三國時的醫書《名醫別錄》、梁代的《本草經集》、唐代的《海藥本草》、宋代的《開寶本草》、明代的《本草綱目》、清代的《雷公藥性賦》等19種醫藥古籍,都對珍珠的療效有明確的記載。
梁代陶弘景在《本草經集》中說,珍珠“有治目膚翳,止泄”等作用。唐代的《海藥本草》認為,珍珠可以明目、除暈、止泄。在元朝,商人們常在水中加蜜糖和珍珠粉飲用,認為它既可以滋補,又可以防暑。元好問在《續夷堅志》中記載:“洮水冬日結小冰……圓潔如珠……盛夏以蜜水調之,加珍珠粉。”
明代李時珍更加重視珍珠的藥理作用,認為珍珠的藥效在美膚,因而在《本草綱目》中特別寫道:“珍珠味咸甘寒無毒,鎮心點目;珍珠涂面,令人潤澤好顏色。涂手足,去皮膚逆臚;墜痰,除面斑,止瀉;除小兒驚熱,安魂魄;止遺精白濁,解痘療毒。……令光澤潔白”等。同時,它還記載了珍珠藥用的多種方法。
明代陳繼儒轉引《獨異志》說,唐武宗李炎在位時,宰相李德裕以珠寶粉、雄黃、朱砂煎汁為羹,每食一杯約耗錢三萬,過三煎則棄其渣。當時流行煉丹術,人們認為,珍珠粉、雄黃等物,經過提煉后服用可長生不老,鶴發童顏。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及《中藥大辭典》均指明:珍珠具有安神定驚、明目去翳、解毒生肌等功效,現代研究還表明珍珠粉在提高人體免疫力、延緩衰老、祛斑美白、補充鈣質等方面都作用。
醫藥用級珍珠粉提取物化妝品級別1kg起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