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第625研究所)位于北京市朝陽區,地處CBD(*商務區)邊緣地帶,交通便利,自然環境優美,人文氣氛濃厚。 我所成立于1957年7月,是我國*個五年計劃156個重點工程項目之一,是全國*專門從事航空制造技術研究和工藝裝備開發的綜合性研究所,也是全國*的機電產品技術開發中心。建所以來,我所已培養和鍛煉出一支專業配套、經驗豐富的科技及技工隊伍,已取得重要科研成果600余項,特別是在改革開放以來,獲得部級以上科技成果200余項。全所現有職工1400余人,其中專業技術人員占60%,有工程院院士1人,研究員30余人,高級工程師200余人,工程師300余人。 建所40多年來,我所為我國新型飛機、發動機研制和航空工廠的技術改造提供了大量*制造技術和工藝裝備,在數控及柔性制造系統、計算機應用軟件、高能束流加工、*電加工、特種焊接、復合材料構件制造、鈑金成形、機械連接與裝配、無損檢測、航空工業生產組織管理、航空制造技術戰略研究與規劃等專業領域處于國內*地位和*水平。建立了包括高能束流加工技術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北京柔性制造系統實驗中心、航空連接技術航空科技重點實驗室、樹脂基復合材料構件制造技術研究開發中心在內的27個實驗室。 改革開放以后,我所積極開展合作與技術交流,先后與美國、俄羅斯、德國、法國、瑞士、意大利等近30個國家和地區建立技術交流與經濟合作關系。同時,我所還大力將科技成果轉化為民用工業部門的生產力,迄今已提供了大量數控機床、輪胎成型機械、制藥機械、組合機床及自動線、輕工及食品包裝機械、特種焊接設備等,為國民經濟建設做出了突出貢獻。 一個企業的環境建設是一項基礎工作,更是企業文化特別是質量文化的載體。它可以為職工提供一個優良的物質環境和人文環境,使其心情愉悅,更富創造力,提高工作效率、工作質量和產品質量,同時可以增加用戶的信任度。基于此,我所于2001年開始,以“抓住機遇,挑戰自我,全員努力,堅持不懈,塑造我所新形象”為方針,開展了包括科技、生產工作區、作業現場為重點的新6s建設工作(整理sort、整頓straighten、清潔shine、規范standardize、素養sustain&civilazation、安全security)。 經過一段時間的工作,我所的工作環境得到明顯改善,并逐步進入環境改變促進人的素質提高的良性循環,使得我所的文化理念深入人心,得到升華,促進了工作質量和產品質量的提高,增強了凝聚力和向心力。
產地 | 國產 | 產品大小 | 大型 |
---|---|---|---|
產品新舊 | 全新 | 電源電壓 | 380 |
結構類型 | 臥式 | 凈重 | 3000kg |
應用領域 | 制藥,化工,食品,其他 | 制粒方法 | 濕法制粒 |
自動化程度 | 全自動 | 總功率 | 52kw |
LSG600型濕法混合制粒機是我所的系列化產品,是目前功能及配置比較高的一個機型。該機采用了臥式結構,結構合理,剛性好,能一次完成混合、加濕、制粒工序,生產效率高,制粒效果好,且制粒過程密閉,無交叉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