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制藥網 編輯視點】中醫藥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但是近年來,“洋中藥”卻日漸在中國市場走俏,而且價格是國內同類產品的幾倍,這不禁使得很多人呼喊洋中藥“狼來了”。傳統的“土花”為何不如“洋花”香?老祖宗留下來的飯碗為什么會被別人搶走,還反過來盈利?
聲音:
處于初期階段
國產中藥確實有點“土”
同樣是銀杏葉,國內粗加工,每斤只賣幾塊錢;德國企業進行深加工后,價格翻了幾百倍。相比較而言,國產中藥確實有點“土”。
北京中醫藥大學第四臨床醫學院院長王成祥認為,相比國外藥品通過深加工提高產品的附加值,國內生產的大多處于初期階段。我國藥物,包括一些保健品都處在比較初期的階段,國外的一些藥物,都經過一些加工,經過一些包裝。
運用先進制藥設備
讓國產中藥去掉“土”味
相比較“洋中藥”來說,國產中藥除了相關標準缺失外,還多處于初級階段,加工、包裝過程相對缺少。對此,中藥要想把“狼”趕走,不僅要加強相關標準的規范,而且還需要在加工、包裝等過程中下一番苦功夫。其中加強設備的研發創新是關鍵步驟之一。
據了解,國外藥企對科研投入的資金是每年銷售額的15%到20%,而我國大型藥企只有不到5%,不少國內企業主要靠的依然是傳統工藝。
中醫藥產業要想獲得長遠發展,不僅要繼承傳統,而且要主動接納新的科技,勇于運用新的高科技設備。筆者獲悉,國內大部分企業采用的仍然是半自動和人工化生產技術,藥品可控性極低。然而在德國日本等國家,中藥企業早已全程采用計算機控制,中藥
制劑質量穩定。
面對日益劇烈的市場競爭格局,我國應努力研發先進的制藥設備,讓的制藥設備合理運用于中藥加工生產過程。筆者獲悉,作為依托智能制造推進中藥現代化化的代表企業,康緣藥業在發展過程中將數字化、智能化、標準化的中藥智能制造技術貫穿于精致提取生產鏈的各個環節。其建成了數字化工廠系統模型和企業核心數據庫,搭建了與生產過程控制、生產管理系統互通集成的實時通信與數據平臺,實現了生產設備運行狀態的實時監控、故障報警和診斷分析,實現了生產系統全過程智能化、數字化跟蹤追溯。
康緣藥業創新集成先進的自動化控制和過程分析技術,開展中藥生產過程全程質量控制技術研究,滿足了中藥智能化生產的產業需求。中藥是一個多成分的復雜體系,中藥工業制造是一個復雜的動態系統工程,但是我國中藥行業像康緣藥業這樣研發和運用先機技術設備的企業仍在少數,絕大多數企業仍面臨著生產工藝和裝備的落后。
完善包裝機械工藝
讓國產中藥從內到外都保持“美”
“洋中藥”通過深加工,熱銷中國市場,其不僅通過先進的生產設備,讓“中藥”變得更加精致,而且在包裝上也更加強。正如王成祥所說,我國藥物包括一些保健品都處在比較初期的階段,國外的一些藥物,都經過一些加工,經過一些包裝。
如在包裝加工方式上,目前我國中藥飲片加工廠對中藥的加工炮制都處在初級階段,大多沒有現代化、集約化、流程化的生產工藝及設備,一直沿用粗加工、經驗炮制的傳統,加工區沒有空氣凈化、消毒設施,有的甚至在露天加工炮制藥材,由于加工包裝方法落后,藥品質量和衛生要求難以保證。
完善包裝機械工藝,提高中藥包裝質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更好的保障中藥產品質量,不僅如此,精美的包裝,也會讓消費者心曠神怡。外表的美觀會讓消費者耳目一新,中藥生產企業既要保證產品的質量,也要讓產品的包裝更加美觀,讓中藥產品從內到外都保持一致的“美”。為了讓中藥產品更加受市場歡迎,中藥包裝機械企業也應該努力創新,研發出新型包裝機械,以適應中藥包裝需求。
近年來,隨著科技不斷進步,人類對健康的關注和環保意識的增強,藥品包裝正沿著環保、安全、人性化的方向發展,包裝機械研發也應該向這方面努力。加強科研創新,提升包裝水平,包裝機械企業,還應不斷加強產品轉型升級,努力向智能自動化方面轉變。
結語:我國是當今世界上大的天然藥物生產和使用國,雖然我國
中藥材出口量大,但由于科技含量低、附加值小而創匯少。在“洋中藥”不斷涌入中國市場之際,我國傳統的中醫藥企業更應該反思。中醫藥產業應該努力加強研發創新,緊跟市場,轉變營銷觀念。而作為中藥加工生產包裝的后盾,制藥機械企業更應該加強科技投入,努力轉型升級,研發新型制藥設備,更好的滿足中藥生產加工需求。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