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制藥網 編輯視點】清明過后,一部名為《人民的名義》的電視劇熱度持續升溫,甚至取代了前段時間四海八荒內炒的火熱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這部片子從丁義珍潛逃開始,步步緊扣,揭露了現今官場不為人知的黑暗面,官場上人與人之間的爭與斗,以及人們為了利益不擇手段的種種黑幕,很多觀眾看后直呼過癮!大街小巷、地鐵、公車,甚至白領的辦公室內都在討論這部有史以來反腐尺度大、演技爆表的電視劇,可見其火熱程度。
俗話說,無風不起浪。《人民的名義》為什么就能火了呢?筆者認為,除了尺度以外,演員的演技爆表、劇情符合大眾審美無疑是這部電視劇火爆的主要原因。而這兩個因素在制藥機械行業中,其實都一樣受用。
演技=實力=品牌質量
《人們的名義》這部劇集齊了40多位老戲骨同臺飆戲。參演的“老戲骨”們,一沒顏值(當然陸毅以外)、二沒緋聞、三不收巨額片酬,卻通通成了“網紅”。這些老戲骨們和演藝圈的“小鮮肉”相比可不同,他們憑的就是演技,用心而不用臉,也就是依靠實力。記得演員吳剛在接受采訪時說過一段話,他說,“這個戲我看了劇本后,覺得挺難的,尺度非常大。演領導,跟我的生活很遠。達康這個角色,我猶豫了有半個月……”吳剛反復看劇本,揣摩人物,甚至調出新聞發布會上領導開會的視頻,學習他們的舉動,這才演出了一個活靈活現的達康。
反觀制藥機械設備行業,“顏值”就如同藥機設備的外包裝和大費周章的廣告宣傳。2017年是醫藥行業享受政策紅利之年,與其相關的制藥機械行業也贏得了一定的發展機遇,在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情況下,很多藥機企業都紛紛出謀劃策,通過產品的外包裝宣傳產品的質量,以夸大的廣告詞匯吸引客戶的注意。雖然說,宣傳是產品推銷不可少的一部分,但是前提是產品的質量與產品的宣傳保持平衡,即講究誠信二字,靠真正的品牌實力說話。
制藥設備作為藥品生產過程中的直接接觸對象,其質量的好壞直接關系到藥物的后成果。據了解,經過多年的開拓和積累,我國制藥設備行業逐步形成了一批具有較強研發能力、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在中市場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制藥裝備制造商。但是從總體來說,我國制藥設備行業集中度較低,大多數中小企業缺乏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附加值產品,多數制藥裝備品種的穩定性、生產規模化與集約化程度低,低端制藥設備市場競爭較為激烈。
可想而知,假冒偽劣、二次打造的制藥機械設備不僅會失去客戶的信任,更會給制藥行業帶來不可估量的損失,甚至給產品造成質量安全隱患,影響終的藥品成效,不利于人民的身體健康。因此,制藥機械行業除了重視外包裝宣傳以外,更重要的是靠品質說話,而這需要藥機企業長期對藥機設備技術的鉆研和經驗的積累,并不是一蹴而成的事。
劇情=口味=符合市場需求
《人民的名義》除了演員的實力演技出眾外,真正迫使人們去拼命追劇的也離不開劇情。據了解,作者周梅森老師,其實一直是位官場劇高手,這次他筆下的反腐大戲橫空出世,一方面,可以體現出大眾審美的理性回歸;另一方面,也體現人間正道的現實主義題材在影視劇市場具有一定的潛力。
從市場角度分析,并不是意味著《人民的名義》開了個好兆頭,反腐劇從此有了市場,那些粗制濫造的反腐電視劇必然贏不了觀眾的喜愛。只有貼近現實的、符合民心民意的、制作精良的反腐作品,才是觀眾們期盼的,真正以人民的名義制作出的精神盛宴。也就是說,只有符合市場需求,符合人民群眾口味的精神產品或物質產品,才能贏得人心,走向成功之路。
在制藥機械行業中,產品除了實打實的品質、品牌、質量以外,更講究的是“走心”。也就是深入調查市場的走向,把脈市場行情,其終目的是打造出符合客戶需求的產品。
如今制藥機械行業發展迅速,綠色生產、節能生產、智能化幾乎成為行業的主旋律,但我國真正能把握住這幾個要點的藥機企業并不多數。雖然國產的藥機設備基本能滿足我國制藥行業的需求,但“國產品牌不如國外品牌”仍被不少人反復咀嚼。從制藥機械技術和經驗方面來說,國產設備的經驗確實不如國外某些且歷史悠久的藥機企業,這也使得許多國外藥機企業對我國藥機市場產生“蠢蠢欲動”之心,大力推進節能環保、智能化程度高的核心產品,給國產設備生產企業造成一定的壓力。
在內部要求升級,外部施加競爭壓力的背景下,我國制藥機械企業更應該把握住市場需求,主動汲取客戶的需求和建議,以技術推進傳統藥機設備的更新換代,打造符合節能環保趨勢的新型設備,終憑借國產設備價格便宜、維護維修方便等優勢站穩市場腳跟。
小結:
2017年新的征程已經開啟,我國制藥設備企業應該堅定信心,從市場需求出發,腳踏實地,實現新的突破和飛躍,以“人民的名義”推動我國制藥機械行業更好更快的發展。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