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制藥網 編輯視點】去年3月的“疫苗事件”使得國內二類疫苗生產企業慘遭業績“滑鐵盧”,疫苗行業的前景也由此蒙上了一層陰影。疫苗行情一度陷入冰點,導致多個疫苗企業受影響業績大幅下滑。為避免類似事件的再次發生,國家相繼出臺了政策加強疫苗監管。
(疫苗市場低谷已過拐點乍現 藥企把握機遇終迎復蘇期 圖片來源:百度圖片)
筆者了解到,2016年4月,國務院發布了《國務院關于修改<疫苗流通和預防接種管理條例>的決定》;2016年6月,國家食藥監總局、國家衛計委發布關于貫徹實施新修訂《疫苗流通和預防接種管理條例》的通知;2017年9月,國家食藥監總局與國家衛計委又聯合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加強疫苗流通監管促進疫苗供應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
在一系列政策法規的出臺實施和約束下,疫苗行業亂象得到有效遏制,市場行情也漸漸爬出低谷。經過一年多時間的整治,疫苗行業得以復蘇,一些疫苗企業的業績也出現了回暖跡象。智飛生物、沃森生物等一批疫苗類公司迎來業績反攻。
具體來看,智飛生物在2017年上半年取得了營業收入44516萬元的成績,同比增長142.01%。沃森生物2017上半年營業收入為25670萬元,同比下降12.39%,二季度較一季度減虧1558萬元。雖然沃森生物凈利潤同比減虧,但其新產品已簽發并正式投放市場,預計將帶來新的業績增長點。
長生生物2017年上半年營業收入為62980萬元,同比增長106.08%,營收、凈利潤同比增長均達106%。2017年上半年康泰生物營業收入為46931萬元,同比增長128.72%。據悉,康泰生物高速增長態勢的主要有兩個原因,是疫苗流通改革后變為一票制,疫苗出廠高開且普遍提價;第二是山東疫苗事件導致去年基數較低,同比增長顯著。遼寧成大生物2017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 58460 萬元,同比增長 24.72,業績增速相對平穩。
不僅疫苗企業的業績得以復蘇,一些疫苗產品也迎來“春天”。據悉,去年,CFDA共批準了8個疫苗產品上市,包括6個國產產品和2個進口產品。多個重磅產品獲批上市也從側面反映了疫苗行業的拐點已現。
據業內人士分析,相比于一般的創新藥,疫苗產品“放量快”,受招標降價、醫保報銷影響小。除此之外,疫苗產品容易快速實現銷售,而且更容易被消費升級。可以說疫苗大品種是升級版的創新藥物,能夠為有關企業帶來較大的業績增長量。
除此之外,有機構分析,隨著居民收入的不斷提高和預防保健意識的普遍增強,接種率將逐漸提高,我國二類疫苗市場發展潛力巨大。預計未來疫苗產業將保持年均的速度增長,到2022年,我國二類疫苗市場規模將達到290億元左右。
不過,雖然行業逐漸破冰,市場規模也在擴大,但并不代表疫苗監管就會松懈。筆者獲悉,9月1日,CFDA發布的《通知》旨在進一步貫徹落實新修訂的《疫苗流通和預防接種管理條例》,規范第二類疫苗冷鏈儲存運輸管理,解決疫苗配送過程中的實際問題,從而保證疫苗供應的可及性。
《通知》進一步要求規范疫苗儲運管理,提高疫苗配送效率;積極推動疫苗全程追溯體系建設;加強疫苗有效期管理;進一步完善疫苗集中采購工作;加強疫苗流通監督檢查。要求各級食藥監和衛生計生行政部門緊密配合、密切協作,建立聯合監督檢查協調工作機制,及時溝通疫苗流通和使用信息。
一邊是行業的復蘇和市場機遇的涌現,一邊又是監管的趨嚴,面對這樣的情況,疫苗企業除了堅守質量生產,保證疫苗安全外,還要把握市場走向,以行業政策的變動和國家藥品領域的發展規劃為導向,積極做出戰略調整。疫苗企業應用實際行動來確保人民群眾的用藥安全,不斷加大開拓市場的力度,從而實現企業業績的穩步增長。
全程教您使用APP(制藥通),抓住藥機商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