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制藥網 行業動態】據媒體報道稱,8月18—19日,亳州市大氣辦暗訪檢查了鄉鎮
中藥材初加工污染防治情況,發現中藥材初加工污染9處,均存在中藥材烘房改用清潔能源后仍使用散煤行為,其中4處還存在白芍脫皮廢水直排周邊坑塘行為,市大氣辦要求依法依規處理處罰加工點負責人,對責任單位責任人實施責任追究。下一步,亳州市大氣辦還將繼續組織中藥材初加工暗訪檢查,嚴厲打擊環境污染行為。
中藥材加工是指對中藥材原材料進行技術性系統處理,包括中藥材產地初加工、中藥材炮制加工和中藥材深加工三個部分,其中中藥材產地初加工是影響中藥材安全性、有效性、穩定性的關鍵環節。但一直以來,由于缺乏統一的行業標準規范,監管難以有效實施,中藥材產地初加工存在加工粗放、工藝落后、加工不夠規范、加工設備和環境衛生條件不達標等亂象,使得加工后的中藥材質量存在安全隱患,同時由于一些中藥材采用原始的初加工,對環境帶來的危害也不容忽視。
作為中華藥都,亳州藥材種植面積大,原始加工污染重,該市近年來在中藥材初加工領域積極探索解決亂象的“治污良方”。據悉,為規范中藥材初加工和防治環境污染,2019年以來,該市相繼探索制定了《亳州市2019年中藥材初加工推進工作實施方案》、《亳州市2020年中藥材初加工污染治理工作實施方案》。
《亳州市2020年中藥材初加工污染治理工作實施方案》中,明確要求推廣、引導使用中藥材初加工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進一步規范中藥材初加工“三廢”收集、儲存和處置方式,引導該市中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助力打贏藍天保衛戰收官之戰。方案還考慮了白芷存在的硫磺烘熏污染空氣的問題,以及知母、防風加工產生粉塵的問題,將這三種中藥材納入了治理范圍。
方案要求,加大藥材初加工污染治理工作的巡查力度,其中對于出現使用散煤、柴、生物質烘烤中藥材,不按指令開展硫磺熏烘白芷作業的,要依法依紀予以問責。鼓勵單位和個人通過12369、12345等熱線舉報各類違規進行中藥材初加工的行為和各級包保、巡查人員玩忽職守、履職不力等現象。
此外,《 白芍初加工污染治理專項工作方案》中明確,繼續實行白芍脫皮集中加工;加快新增白芍脫皮集中加工點建設;有序安排采收時間,避免扎堆脫皮,發現違規開展白芍脫皮行為的要及時查處。
據了解,2020年,亳州市先后投入3000余萬元,針對白芍脫皮、白術脫須、白芷熏烤環節散煤、生物質、硫黃污染問題開展治理。并制定了藥業企業烘藥炒藥污染問題技改方案,推動全市165家藥業企業全部安裝布袋除塵裝置。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