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藥網 行業動態】隨著醫藥市場競爭加劇,藥企業務調整、人事變動、裁員消息不斷。近年來,諾華、阿斯利康、賽諾菲、葛蘭素史克、艾伯維、默克、渤健等大批跨國藥企紛紛宣布裁員消息,本土藥企減員也比較頻繁。
據同花順數據統計,2021年442家醫藥上市公司中有116家藥企進行了不同程度的裁員,裁員總人數近4萬。其中,恒瑞醫藥、譽衡藥業、康美、東陽光、景峰等大型本土醫藥企業裁員數量均在數千人。且東陽光、恒瑞裁員均在4000人以上。
進入2022年,藥企裁員消息繼續,從半年報或能窺見藥企的裁員動向。例如,8月19日,恒瑞醫藥發布的半年報顯示,今年上半年公司銷售人員減少2300余人。公司在報告中表示,“進一步精簡銷售人員,繼續降低銷售運營成本,提升銷售運營效率。”
據悉,恒瑞為應對醫藥行業變革和競爭加劇,正加速轉型,努力實現降本增效。上半年,恒瑞醫藥通過加強對銷售干部及業務人員的績效管理,提高了人均單產水平,同時進一步精簡銷售人員,降低了銷售運營成本,提升效率。管理方面則通過完善產品調售流程,降低退貨運輸質量風險,以節約退貨運輸成本。
除了降本增效以外,恒瑞也在研發方面下了功夫。今年上半年,公司研發投入29.09億元,占銷售收入的比重同比增加到28.44%。
再比如,東陽光藥近一次披露的員工總數為3616人,和2021年相比,這一數量減少了1000多人。2021年年報顯示,東陽光藥實現營業額9.14億元,較上年減少了61%。
因業績表現不理想,去年年底,東陽光完成對東陽光藥51.41%股份的轉讓交割,至此,醫藥制造板塊不納入東陽光合并報表范圍,也減少了醫藥制造板塊因經營環境發生重大變化而對公司經營業績帶來的不利影響。
從各大藥企裁員的動機來看,主要是受集采、醫保控費等政策影響,集采通過以價換量,幫助藥企節約了商業推廣費用,打通了進院的渠道,這也意味著銷售人員的作用大大減小,故藥企裁員在意料之中。另外,近年來人工成本持續攀升,藥企面臨成本控制的挑戰,隨著數字化、自動化等新技術的推進,數字生產、數字運營和管理逐步走進藥廠,對此一些企業也作出了減員的決定。
不過,在一批藥企裁員的同時,也有企業新招人員,比如研發崗位以及醫藥代表崗位。截至4月6日,有6家CXO頭部公司員工數量增加,累計增加1.8萬人。其中,藥明康德增加了8501位員工,且6899人為研發人員,百濟神州2021年新增研發人員2822人,占全年研發人數的96%。另外,恒瑞醫藥2021年的研發人員數量也增加了16%。
總的來看,當前醫藥市場風雨涌動,藥企轉型加快,一旦有業務調整就避免不了人事變動和裁員等動作。業內預計,未來藥企裁員也將持續常態。
免責聲明:在任何情況下,本文中的信息或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