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藥網 行業動態】近日國家醫保局近期公布《談判藥品續約規則》與《非獨家藥品競價規則》,其中一大變化便是對創新的支持。國家醫保局表示,醫保部門始終重視對藥品創新的支持,通過縮短談判周期、完善評審評價機制、加快藥品落地等,以實際行動有力支持了醫藥創新。
據悉,為進一步體現對“真創新”的支持,規則增加了對于按照現行注冊管理辦法批準的1類化藥、1類治療用生物制劑,1類和3類中成藥,在續約觸發降價機制時,可以申請以重新談判的方式續約,國家醫保局將組織專家按程序進行測算,談判續約的降幅可不必高于簡易續約規定的降幅。
創新藥也一直是醫保談判的“主角”。根據《中國醫保藥品管理改革進展與成效藍皮書》顯示,2016-2020年上市的34個創新藥中,已有26個進入醫保目錄。此外根據數據顯示,2018年以來,已有66個創新藥談判成功納入醫保,我國醫保對新藥的支出從2019年的59.49億元增長到2022年的481.89億元,部分藥品在首 次談判兩年后進入續約階段。
與此同時,創新藥納入醫保的周期呈現逐漸縮短的趨勢,公開數據顯示,從2017版-2021版國家醫保目錄來看,創新藥納入醫保的周期分別為54.2個月、44.0個月、28.4個月、21.2個月、14個月。且納入醫保目錄的創新藥數量也在增加,2017年-2021年,上市的創新藥納入國家醫保目錄的數量分別為4種、1種、9種、12種、27種,占比分別為11.8%、2.9%、26.5%、35.3%、36.49%,占比情況總體也呈現出明顯上漲的趨勢。
而在今年3月正式實施的《2022版國家醫保藥品目錄》中,有17個國產I類新藥新增進入醫保,其中包括10個化學藥、6個中成藥、1個治療用生物制品,涵蓋SGLT2、ATP4A、PPAR、Bcr-ABL、AR、MET、CDK4/6等靶點,適應癥以抗腫瘤及消化系統治療領域為主。這也意味著創新藥進入醫保目錄的速度在加快。
有行業人士表示,近年來,創新藥加速審批獲批臨床應用,并迅速納入醫保目錄,這意味著醫保對于創新藥準入機會的提高。對于創新藥而言,這是一項利好消息。醫保目錄的納入可以幫助降低創新藥的價格,提高患者的可及性。同時,醫保的準入也可以增加創新藥的市場需求,鼓勵更多的研發機構投入創新藥的研發。
據悉,近年來,大批藥企不斷加大創新藥研發投入,如恒瑞醫藥持續加碼研發,近十年累計研發投入292億元,其中2022年累計研發投入達到63.46億元,同比增加2.29%,占銷售收入的比重提升至29.83%。百濟神州在2021年研發投入95.4億,相比5年前超過12倍的基礎上。2022年,百濟神州研發投入有增無減,據公司披露的美股財報,2022年,百濟神州研發投入為16億美元(約人民幣111億元),同比增長 16.92%。復星醫藥近年來,研發力度也不斷加大,其中2022年復星醫藥全年研發投入共計58.85億元,同比增長18.22%。
據悉,醫保對于創新藥的更多準入機會可以促進創新藥的研發和上市。數據顯示,近年來,國家藥監局累計批準創新藥品130個、創新醫療器械217個。僅今年上半年就有24個創新藥、28個創新醫療器械獲批上市,有力滿足了群眾健康需求。
免責聲明:在任何情況下,本文中的信息或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