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制藥網 醫藥股市】近期,醫藥反腐持續高壓,藥企 IPO 之路也面臨沖擊。進入8月以來,已有多家藥企終止IPO。如8月7日,榮盛生物主動撤單,終止科創板IPO。在此之前,榮盛生物已通過兩輪問詢并于2022年12月過會。而 8 月 1 日,據上交所文件,上交所決定終止對齊暉醫藥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在滬市主板上市的審核。
此外,7月31日力捷迅創業板IPO審核狀態變更為“終止”,原因系發行人和保薦人撤回發行上市申請,深交所決定終止對其的審核。7月17日,漢王藥業上交所主板IPO審核狀態也變更為“終止”,原因為保薦人撤銷保薦。
根據梳理,截至8月11日,今年以來,北、滬、深交易所已有15家醫藥公司終止了上市計劃,分別為榮盛生物、齊暉醫藥、力捷迅、漢王藥業、致善生物、韜略生物、華昊中天、威門藥業、孚諾醫藥、穗綠十字、力品藥業、中翰生物、蘇州滬云、冀衡藥業、乾元浩,其中包括深市主板1家,滬市主板2家,創業板6家,科創板4家,北交所2家。
業內表示,自7月底全國各地掀起醫藥反腐風暴以來,除上市醫藥公司遭遇股價重挫外,正處IPO排隊中的醫藥企業,也面臨著巨大的壓力。
如上述的榮盛生物,對于撤單原因,雖然并未披露,但有分析人士認為,此前該公司多次因銷售費用高企、業績可持續性存疑等問題,引發監管層反復詢問,此次公司主動終止IPO或與銷售費用有關。
據了解,目前,榮盛生物只有一款產品水痘疫苗上市。數據顯示,該款產品的推廣費用占銷售費用超80%,且居高不下。此外根據招股書顯示,2019年至2021年和2022年上半年,榮盛生物的銷售費用分別為4289.40萬元、5473.78萬元、8456.58萬元和3958.08萬元,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34.61%、32.62%、32.28%和 33.81%。
于7月終止IPO的漢王藥業,其在2020年—2022年,銷售費用分別為2.75億元、2.91億元和2.97億元,占當期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38.82%、39.88%和39.44%。其中,市場開發費金額分別為2.28億元、2.42億元和2.45億元,占銷售費用比例分別為83.02%、82.98%和82.79%,前兩年市場開發費已然超過了公司凈利潤。
除了已終止IPO的企業外,值得一提的是,目前40家待審核的IPO醫療健康企業中,津同仁、百神藥業、科瑞德、賽克賽斯、錦江電子、卓誼生物、欣捷高新7家公司2022年銷售費用占營收比例在40%以上。
據了解,醫藥企業的銷售費用是監管層關注的重點。近期,上交所和北交所也已先后發文表示審核時要重點關注的四大方面,即銷售推廣活動的合理性、銷售推廣費用的真實性、銷售推廣商之間的關聯性以及銷售內控管理的有效性。由此可見,醫藥企業銷售費用成為IPO上市審核的重要環節之一。
有機構表示,這次醫療反腐有利于減少醫療產業鏈條中的不合理競爭,促使具有真正的創新價值、真正具備臨床價值的藥品、器械被合理地使用。雖然從短期看,今年醫療設備和新產品的進院銷售可能會受到短期的遲滯性影響,但需求不會消失。那些重視創新研發型的企業,尤其是銷售和管理合規化程度高的行業頭部企業有望繼續搶占市場。
免責聲明:在任何情況下,本文中的信息或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