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藥網 企業新聞】1月23日,中國生物制藥與上海醫藥正式簽署戰略合作伙伴協議書,通過本次合作,雙方將建立雙贏的合作關系和商業模式,提高藥物可及性。
據悉,雙方將積極探索在藥品配送、創新支付、海外業務拓展等領域開展全面深入合作,實現資源共享和優勢互補。根據合作協議,中國生物制藥將在同等條件下優先選擇上海醫藥作為中國區域的戰略合作伙伴,探索在出口服務、配送服務及招標服務等方面的合作。上海醫藥將運用其在全國暢通的物流體系,為中國生物制藥提供及時、準確、高效的藥品配送服務,并提供惠及患者的創新支付方案。
資料顯示,中國生物制藥是中國創新研究和研發驅動型醫藥集團,業務覆蓋醫藥研發平臺、智能化生產和強大銷售體系全產業鏈。產品包括多種生物藥和化學藥,在腫瘤、肝病、呼吸系統、外科/鎮痛四個治療領域具有一定地位。
中國生物制藥稱,公司在過去三年實現了創新藥收入的快速增長,年復合增長率超過30%;布局的四個治療領域中,腫瘤領域搭建了以安羅替尼為核心的產品矩陣,聯用組合峰值銷售逾百億人民幣,肝病領域聚焦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NASH),Lanifibranor (泛PPAR激動劑) 是潛在全球BIC、中國FIC的NASH口服藥物,峰值可超40億人民幣。
其中,近日中國生物制藥聯合開發的Garsorasib片(D-1553片,KRAS G12C抑制劑)已被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審評中心(CDE)納入優先審評品種名單。該藥是國內自主研發并進入臨床試驗階段的KRAS G12C抑制劑。D-1553納入優先審評程序標志著集團繼安羅替尼之后在非小細胞肺癌領域成功布局又一重磅優勢產品。
而上海醫藥主營業務覆蓋醫藥工業與商業。數據顯示,2023年上半年,公司醫藥工業實現收入146.99億元,同比增長12.64%;醫藥商業實現收入1178.93億元,同比增長19.50%。
針對本次中國生物制藥與上海醫藥的合作,中國生物制藥表示,上海醫藥有著豐富的國際資源和渠道,未來雙方可以進一步探索國際化合作,在患者招募、臨床試驗等方面做出更多有益嘗試。
據悉,上海醫藥已加快了國際化布局的步伐,在全球多地成立研發及產業化平臺,為未來高端仿制藥取得新突破做鋪墊。如上海醫藥收購并組建了美國上藥費城實驗室,以作為海外高端制劑研發平臺。此外,上海醫藥與國內高端制劑團隊合作,合資設立上海惠永藥物研究有限公司,聚焦新型制劑、關鍵設備和給藥裝置及藥用輔料等方面的研發。
中國生物制藥與上海醫藥雙方合作后,在創新藥上市前服務方面,上海醫藥將借助其上海臨港自貿區平臺,為中國生物制藥提供藥品注冊、臨床試驗、保稅倉儲在內的各類服務支持,協助其更好地完成藥品研發及注冊工作。在海外業務拓展合作方面,上海醫藥將利用自身優勢資源,提供優質的進出口供應鏈服務,積極開拓海外市場,配合中國生物制藥將產品供應海外市場。
免責聲明:在任何情況下,本文中的信息或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