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藥網 市場分析】2024年,小核酸藥物迎來“開門紅”,國內創新藥企瑞博生物、舶望制藥先后與BI(勃林格殷格翰)、諾華等跨國藥企達成交易額過億元的授權合作。據悉,這波達成合作的小核酸藥物管線聚焦在慢性病領域。
業內指出,在2020年前,已上市的小核酸藥物的治療領域主要局限在罕見病。但是從當前全球數百個在研小核酸管線來看,目前小核酸藥物適應證已經拓展至乙肝、糖尿病、傳染病等慢性病領域,國內創新藥企基本直接跳過了罕見病研發,而是著重發力在慢性乙肝、降血脂、糖尿病等大病種上。
分析人士表示,慢病管理一直是國內醫療行業的重要命題之一。公開數據顯示,國內有接近3億的慢病患者,涉及呼吸哮喘、腫瘤、慢性腎病、肝病、HIV、兒科、婦科、精神心理等多個慢性病領域。在向慢性病領域擴展的過程中,未來一旦有藥品成功上市,市場空間無疑將成倍擴大。
其中心血管治療是藥企們重倉的領域之一。如上述舶望制藥,專注于siRNA藥物的開發,已經建立起多個技術平臺和豐富的研發管線,在心血管疾病、罕見病、病毒感染、代謝疾病和中樞神經系統疾病領域都建立有產品管線。其中心血管領域的BW-01、BW-02已經進入臨床階段,業內表示,這兩款產品大概率為此次授權諾華的核心產品。根據申報信息,這兩款心血管產品分別用于治療血脂異常和高血壓。
而肝治療是小核酸藥物除心血管治療外另一個被藥企們重倉的領域。瑞博生物此次和BI合作開發的小核酸創新療法就是關于治療非酒精性或代謝功能障礙相關脂肪性肝炎(NASH/MASH)的。據悉,瑞博生物推進靠前的主要產品管線也是在乙肝功能性治愈,如RBD1016。
有數據估計,全球有超過4.4億人患有nash,這是一種由肝臟脂肪蓄積引發的炎癥性肝病。隨著時間的推移,nash會導致肝纖維化和組織瘢痕化,很多患者還會進一步出現肝硬化及相關嚴重并發癥,包括肝衰竭或肝癌。目前尚無獲批用于治療nash的藥物,nash患者迫切需要有效治療的新選擇,防止nash進展并維持和恢復肝功能。小核酸療法有望靶向傳統藥物分子無法成藥的靶點,達到治療相應疾病的目標。
近年來,小核酸藥物正在不斷崛起。有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末,全球已有19款小核酸藥物獲批上市。當前全球范圍內有近170個核酸藥物處于臨床試驗階段,主要用于治療肝部、眼部、皮膚、神經系統疾病及腫瘤等領域。有數據顯示,在技術端不斷突破,資本端熱捧,政策端鼓勵的三大利好因素協同作用下,根據目前臨床試驗的進展,預計到2025年,小核酸藥物全球市場規模將遠超100億美元。
免責聲明:在任何情況下,本文中的信息或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