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藥網 市場分析】1月25日,開發溶瘤病毒免疫療法的CG Oncology在納斯達克掛牌上市,溶瘤病毒賽道再次引發市場關注。資料顯示,溶瘤病毒是一種新興的腫瘤免疫治療方法,使用天然或經過基因修飾的病毒特異性感染和裂解腫瘤細胞,而不損傷正常細胞,同時還能全面激活宿主的免疫應答,正成為臨床研究腫瘤治療新方向之一。
業內表示,與傳統的免疫治療相比,溶瘤病毒療法具有復制高效、腫瘤靶向性好、不良反應小、不易產生耐藥性等優勢 ,市場前景可觀。據悉,伴隨溶瘤病毒聯合療法、靜脈給藥等方面的突破,美國癌癥研究協會年會(AACR)也已連續三年將溶瘤病毒連同CAR-T、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等一道,視為有潛力的下一代腫瘤免疫治療手段。有數據預測,到2030年,全球整體市場規模達到81.9億美元,而中國市場規模有望達到146億人民幣。
面對廣闊的市場,近年來全球及國內溶瘤病毒創新藥研發熱情也十分高漲。根據數據統計,截至去年12月底,國內有近50家藥企布局溶瘤病毒,2023年已有10款溶瘤病毒產品IND獲得CDE批準開展臨床試驗。
如廣州威溶特近日在互動平臺上表示,公司主要從事溶瘤病毒品種的研發,其三個溶瘤病毒品種,分別為 VRT106(未插入外源性基因的 M1病毒)、VRT150(插入 X 因子的 M1 病毒)和 VRT252(插入 X 因子的痘苗病毒)。這三個品種的非臨床數據支持在肝癌、肺癌、結直腸癌、三陰乳腺癌、膠質瘤、宮頸癌、前列腺癌、胰腺癌等適應癥上開展臨床開發。
武漢濱會生物也布局溶瘤病毒療法賽道。據悉,2023年,美國FDA授予其溶瘤病毒候選藥物進入快速通道資格,用于治療抗PD-1單抗治療后耐藥或進展的不可切除的Ⅲ期或IV期黑色素瘤。
阿諾醫藥的溶瘤病毒產品AN1004在2019年時獲國家藥監局批準,在中國開展AN1004與paclitaxel聯用治療HR+/HER2- mBC患者的III期臨床試驗。
亦諾微憑借科研團隊在溶瘤病毒領域的積累,利用皰疹病毒設計出一款全新的溶瘤病毒,進展快的管線已在中、美兩地同步進入二期臨床。
康萬達現已打造三種新型溶瘤病毒藥物開發核心技術平臺,包括痘苗病毒、腺病毒和單純皰疹病毒,平臺擁有清晰的自主知識產權及新一代溶瘤病毒項目管線。
近年來全球及國內溶瘤病毒創新藥研發熱情高漲,國內外眾多制藥企業紛紛通過自主研發、技術引進等方式,布局于這一具有市場潛力的領域。業內人士表示,伴隨著賽道內企業在溶瘤病毒聯合療法、靜脈給藥等方面的不斷創新和突破,多重利好之下,溶瘤病毒藥物有望成為像PD-1這樣的“爆款藥物”。
免責聲明:在任何情況下,本文中的信息或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