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藥網 市場分析】2024年剛開啟不到一個月,醫藥“賣水人”CXO(醫藥研發、生產等外包的總稱)行業就有跨國醫藥CDMO頭部龍沙將裁員并關閉位于廣州知識城的大分子工廠的消息傳出。
資料顯示,龍沙自1995年進入中國市場,后創立龍沙中國,目前在廣州、蘇州、上海等地已設立生產基地與辦事處。公司當前業務分為生物制品板塊、小分子板塊、細胞和基因板塊和膠囊與保健板塊。
本次傳出關閉消息的廣州知識城工廠是龍沙位于中國的第三個工廠,總投資超1億美元。據了解,廣州龍沙生物技術工廠位于中新廣州知識城生物醫藥產業園,于2021年全面投入運營,提供細胞系構建、細胞庫、工藝開發、中試生產、技術轉移、GMP原液及制劑生產等服務。該工廠占地17000平方米,擁有約300名員工,為全天候運營。
實際上,龍沙關廠消息不止一起。2023年年報顯示,龍沙集團為優化其全球生物制品布局,將計劃停用位于中國廣州和美國海沃德(Hayward)的生物制品生產場所。不過,其生物制品在中國的商業銷售機構仍被保留。
此外,今年1月份,有媒體報道稱,美國海沃德的龍沙工廠已被永久關閉。原因是由于CDMO市場需求集中在臨床和商業產品的結合和整合上,而海沃德基地提供的增長機會有限。
從龍沙生物制品板塊的業績表現來看,2023年年報顯示,龍沙生物制品板塊實現營收37.19億瑞士法郎,同比增長13.6%;息稅前利潤為12.94億瑞士法郎,同比增長5.4%。而在2023年上半年,龍沙集團的生物制品板塊整體營收為16.05億瑞士法郎比2022年同期略降1.2%,息稅前利潤為5.06億瑞士法郎比2022年同期下降16.5%。
業內分析認為,其生物制品業務收入下滑,或是讓其出現裁員或關廠的原因。
而從整個醫藥外包行業來看,隨著全球訂單量下降、國內競爭加劇,整個CRO行業的增速放緩,相關企業裁員的消息也不脛而走。
例如,2023年12月底,全球CRO頭部LabCorp(徠博科)向新澤西州勞工部門提交了一份文件,稱其將于2024年4月前,在薩默塞特的制造工廠裁員239人。裁員目的是為了“終止運營”,并計劃將一部分測試工作轉移到其他地點。
2023年9月,美迪西被曝實驗室裁員,雖然公司回應稱,系“正常內部員工優化流程”等,但未解釋旗下實驗室的人事調整事宜。
2023年6月份,有行業內消息流出,兩家老牌CRO公司保諾桑迪亞和春天醫藥相繼傳出裁員等事件。
2023年3月,藥明生基上海臨港生產基地關閉。同日,藥明康德方面回應媒體稱,受外部市場環境影響,藥明生基臨港基地進行了業務調整,此次調整僅涉及臨港基地的部分員工,不會對藥明生基的整體運營產生影響。
.......
對此,有CXO行業人士認為,產業有二八定律的,CXO作為一類依賴行業生態的業務,陣痛是其成長過程中很自然的一步,當研發環境、融資環境、國際環境變好之際,或會出現改變。另外,諸多業內人士認為,隨著人口老齡化的背景下,醫藥健康行業的長期發展潛力依舊巨大。長期來看,也仍有不少券商看好該板塊的未來發展。如聯儲證券預計,2024年年中CXO業績有望迎來同步改善。
免責聲明:在任何情況下,本文中的信息或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