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藥網 行業動態】近年來,隨著國產創新藥企業實力的提升,越來越多國產創新藥加快“出海”。東海證券表示,據不完全統計,2021年-2023年我國創新藥海外授權交易至少發生120起,合計交易金額接近850億美元。
創新藥“出海”后,有利于給藥企帶來一定的增量市場空間。根據百濟神州2月26日晚間公布的2023年第四季度和全年美股業績報告,以及2023年度A股業績快報,其“出海”創新藥“澤布替尼”表現亮眼,為公司貢獻了超過半數的銷售額。2023年,澤布替尼的銷售額成功破10億美元,全年銷售額達13億美元。其中在2023年第四季度,澤布替尼全球銷售額為4.13億美元,同比大增135%。
公開信息顯示,澤布替尼是一種胞質非受體酪氨酸激酶,屬于第二代BTK抑制劑,2019年11月該藥作為我國頭個“出海”成功的原研抗癌藥在美國獲批上市。“出海”4年后,這款藥的銷售額突破10億美元,成為國內頭個銷售額突破十億美元大關的創新藥。
目前,澤布替尼已在全球超65個市場獲批上市,包括尼加拉瓜、泰國、厄瓜多爾、烏拉圭等眾多發展中國家和新興市場,適應證覆蓋廣泛,主要用于治療成人套細胞淋巴瘤(MCL)和成人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CLL)/ 小淋巴細胞淋巴瘤(SLL)等疾病。
值得一提的是,澤布替尼所處的BTK抑制劑市場上入局“玩家”正日益增加,目前已經上市的有6款,包括伊布替尼(Ibrutinib,強生/艾伯維)、阿卡替尼、澤布替尼、替拉魯替尼(Tirabrutinib,小野制藥/吉利德)、奧布替尼和禮來的Pirtobrutinib。此外,包括默沙東、羅氏等MNC頭部,以及海博為、和黃醫藥、燁輝醫藥、龍傳生物等國內藥企均有第三代BTK抑制劑進入臨床階段,未來市場競爭或越趨激烈。
面對更多玩家,先入局的藥企策略往往是擴展適應證和聯合用藥,以及通過開展頭對頭體現臨床價值,從而擠占競爭對手的市場。
據悉,百濟神州日前已發起了澤布替尼對伊布替尼“頭對頭”研究,目的是想證明澤布替尼的療效更優。伊布替尼由艾伯維開發,屬于一代BTK抑制劑。該BTK抑制劑上市時間居前,并曾在2021年就達到逼近百億美元(97.8億美元)的銷售額峰值。在全球3期頭對頭ALPINE試驗中,長期隨訪數據顯示,澤布替尼對比伊布替尼持續顯示出更優異的療效和安全性。
同時,百濟神州正持續投入澤布替尼的全球商業化上市。公司已構建起超過3500人的全球商業化團隊,預計將在新的地區和適應癥領域取得更多批準,惠及更廣泛的全球患者。
除了澤布替尼以外,百濟神州另一款自研PD-1產品百澤安®(替雷利珠單抗)也在2023年度獲得了不錯的成績,全年銷售額達5.37億美元,其中第四季度銷售額達1.28億美元。
目前,替雷利珠單抗共獲國家藥監局批準12項適應癥,其中11項納入醫保藥品目錄,適應癥廣泛覆蓋肺癌、肝癌等我國高發癌腫。在海外,2023年,替雷利珠單抗在歐盟、英國獲批,并且目前正在全球10個市場接受監管審評,該產品預計將于今年內獲得美國FDA批準,用于一線和二線治療食管鱗癌(ESCC)。
百濟神州還在積極探索替雷利珠單抗的聯合療法,該產品正在與超過40款分子進行聯合研究,包括LAG3、TIM3、OX40、HPK1抑制劑等,未來或具有一定的增長潛力。
免責聲明:在任何情況下,本文中的信息或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