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藥網 市場分析】隨著企業綜合研發能力和市場競爭力增強,創新藥企的投資價值正更清晰地被看見,同時也有不少藥企發布業績報告稱實現扭虧為盈。
根據梳理,截至目前,包括康方生物、復宏漢霖、和黃醫藥、和鉑醫藥等相繼發布公告稱,2023年凈利潤實現扭虧為盈。對于這幾家企業來說,對外授權交易助力業績扭虧。
如和鉑醫藥目前尚無產品實現商業化,其收入來源主要包括分子許可費、研究服務費及技術許可費,和鉑醫藥表示,收入的增長主要是與輝瑞、Cullinan等的授權合作協議。
根據和鉑醫藥發布的2023年業績報告顯示,2023年,公司實現營收8950.2萬美元,同比增長119.9%,全年總盈利2276.3萬美元,同比扭虧為盈,這也是和鉑醫藥自上市以來頭次實現年度財務盈利。
據悉,2023年2月,和鉑醫藥與Cullinan簽訂授權及合作協議,根據該協議,Cullinan獲得在美國及其領土和屬地(包括哥倫比亞地區和波多黎各)開發HBM7008的獨家可轉許可的授權,和鉑醫藥獲得2500萬美元預付款和最高達六億美元里程碑付款。2023年12月,和鉑醫藥與輝瑞就HBM9033的全球臨床開發及商業化簽訂授權協議,并可獲得總額為5300萬美元的預付款及近期付款和最高達約10.5億美元的里程碑付款。
康方生物扭虧為盈的關鍵之一也在于對外授權的收益。據了解,2022年,康方生物核心自主研發的雙抗依達方(依沃西,PD-1/VEGF)與Summit Therapeutics Inc.訂立“出海”合作許可協議。2023年第一季度,康方生物收到總計約5億美元的首付款,該首付款中的大部分已在報告期內被確認為許可費收入,達29億元。
根據康方生物披露的2023年財報顯示,2023年公司年度盈利19.42億元,去年同期虧損14.22億元,這是公司頭次實現年度盈利。
而和黃醫藥近五年來頭次扭轉虧損的局面,也離不開其旗下頭款創新藥品呋喹替尼的成功“出海”。據悉,2023年1月,和黃醫藥將呋喹替尼海外權益授權給武田制藥,交易總額達到11.3億美元,其中首付款4億美元成為和黃醫藥2023年扭虧為盈的關鍵。
根據和黃醫藥公布的2023年業績顯示,2023年公司收入、凈利潤分別為8.38億美元、1.01億美元,收入同比增長了97%,利潤較2022年則是扭虧為盈。
對于復宏漢霖,產品“授權出海”也成為其業績的一大“功臣”。據悉,2023年,復宏漢霖共獲得授權許可及其他收入約8.414億元,同比增長56%。報告期內,復宏漢霖與Boston Oncology就漢利康達成在中東北非區域16個國家的商業化合作;與KGbio就H藥在中東北非地區12個國家的獨家開發和商業化權益達成合作;與Intas合作,授權其H藥在歐洲和印度共50多個國家的獨家開發和商業化權益。
根據復宏漢霖披露的2023年度業績報告顯示,2023年公司實現營收為53.95億元,同比增長約67.8%;凈利潤為5.46億元,頭次實現全年盈利。
業內人士表示,隨著技術創新的持續推進,國內藥企也逐漸快速壯大,從而以更深入的方式滲透到國際市場。而一次性收入的財務盈利,對于企業的價值提升是無疑的。對外授權后續還有里程碑付款和銷售提成,這也有助于企業估值的提升。
免責聲明:在任何情況下,本文中的信息或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