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制藥網 企業新聞】4月1日,海思科公告,公司于近日收到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下發的《藥物臨床試驗批準通知書》,2024年1月受理的HSK16149膠囊臨床試驗申請符合藥品注冊的有關要求,同意本品開展臨床試驗,適應癥為中樞神經病理性疼痛。
公告顯示,中樞神經病理性疼痛(CNP)是指中樞神經系統結構病變或功能異常所致的神經病理性疼痛,常見的中樞神經病理性疼痛類型主要包括脊髓損傷相關性神經痛、腦卒中后中樞神經疼痛、帕金森病性疼痛和多發性硬化相關性疼痛理性疼痛。目前,臨床上神經病理性疼痛的主要治療手段還是藥物治療,抗癲癇藥和抗抑郁藥是臨床治療神經病理性疼痛的常用藥。
海思科開發的HSK16149是一個全新的具有獨立知識產權的口服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類似物,HSK16149可與中樞神經系統中電壓敏感型鈣離子通道α2δ受體結合,減少中樞神經系統電壓依賴性鈣通道的鈣離子內流,從而減少谷氨酸鹽、去甲腎上腺素(Noradrenaline,NE)和P物質等興奮性神經遞質的釋放,具有鎮痛、抗癲癇和抗焦慮的活性。
目前,同機制藥普瑞巴林2012年被FDA批準用于治療脊髓損傷相關性神經痛,在臨床上得到廣泛的應用,但是普瑞巴林中樞神經病理性疼痛適應癥在中國未批準上市。相比于普瑞巴林,HSK16149與α2δ亞受體結合力更強,預期止痛療效更好,有望為中樞神經病理性疼痛的治療提供安全有效的新選擇。
據介紹,HSK16149膠囊已于2022年10月提交了糖尿病周圍神經痛適應癥NDA申請(受理號CXHS2200058),又于2023年9月提交帶狀皰疹后神經痛適應癥NDA申請(受理號CXHS2300081),目前均正在進行技術審評。
2024年以來,海思科已有多款藥物獲批臨床試驗。不久前的3月25日,海思科公告,子公司西藏海思科制藥有限公司的HSK39297片獲批臨床試驗,該產品是公司自主研發的一個全新的具有獨立知識產權的治療溶血性疾病的藥物,有望成為溶血性疾病的有效治療藥物并解決目前臨床用藥匱乏的難題。此外,該品種“治療腎小球疾病”適應癥于 2023 年 12 月獲許進入臨 床,目前正在進行該適應癥的Ⅰ期臨床試驗。
2月28日,海思科發布關于獲得創新藥HSK39775片《藥物臨床試驗批準通知書》的公告,公司2023 年 12 月受理的 HSK39775 片臨床試驗申請符合藥品注冊的有關要求, 國家藥監局同意本品開展臨床試驗。該產品是公司自主研發的一個全新的具有獨立知識產權的治療晚期實體瘤的藥物。目前,全球同靶點藥物大多處于早期研發階段,其中研發階段居前的為Ⅰ期臨床。
公開資料顯示,海思科是一家以創新藥研發為核心,集化學藥品的研究開發、生產制造、銷售推廣等業務于一體的多元化、專業化的醫藥集團上市公司。
研發投入方面,2023年半年度報告顯示,公司研發投入3.72億元,同比增長7.25%,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的比重達到27.15%。截至報告發日期,海思科已經進入臨床階段的1類新藥共有9個。
截至2024年3月29日收盤,海思科報收于27.13元,上漲0.33%,換手率0.59%,成交量3.03萬手,成交額8086.07萬元。
免責聲明:在任何情況下,本文中的信息或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