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制藥網 企業新聞】一季度的A股市場大落大起,波動之外,回購悄然成為了市場的高頻詞。看到Wind的數據,2024年第一季度有1275家A股上市公司實施了回購,藥明康德(603259.SH/02359.HK)以10.5億元回購規模位列醫藥板塊前列。今天就扒一扒這家CXO龍頭的年報。
盡管一度跌的市場鬼哭狼嚎,但年內各大寬基指數悄然間已經收紅。國家隊兜底+外資唱多做多的組合拳,讓核心資產重現曙光。然而時過境遷,核心資產的內核也早已發生變化,在“平庸年代”,能夠用真金白銀回饋股東的,才稱得上核心資產。畢竟連張坤都在年報里說:低效的增長已經沒有意義,分紅和回購注銷的重要性顯著增加。
今年A股市場流行小作文,但真正有影響力的小作文幾乎都是外資寫的,3月11號大摩一篇研報,直接把寧德時代轟出12%的暴漲。相較于其他產業龍頭,外資對藥明康德的看好,卻并未帶動其股價走強。
在藥明康德年內第二次拋出10億元A股回購注銷計劃后,大摩對其給予了看多的評級,認為公司展現了在動蕩市場中保護股東利益的堅定意愿,且反映了管理層認為公司股票被低估。受到美國《生物安全法案》草案的影響,藥明康德的股價自2月份以來,長期在五十元上下徘徊,大摩的強烈看多不可謂不大膽。奈何創新藥實在已經跌麻了,投資者處于驚弓之鳥的心態中。
風起于青萍之末,變化發生于悄然之間。
3月24日,畢井泉發表了題為《努力完善創新藥產業發展的生態環境》的講話。作為昔日操刀藥改的靈魂人物,畢井泉在產業內享有盛譽,普遍認為當年他主導的44號文藥審改革,是成就日后創新藥產業盛世的奠基石。畢井泉給低迷中的創新藥產業鏈打氣,指出中國發展創新藥具備四大核心優勢:巨大的市場潛力、豐富的勞動力資源、豐富的臨床研究資源以及與國際接軌的審評審批制度。畢井泉更強調政府高度重視創新藥產業的發展,近年來創新藥進入醫保報銷目錄的速度大大加快,進入醫院的障礙也在逐步排除。
投資圈喜歡將CXO稱為創新藥的賣鏟子行業,意在強調其旱澇保收的商業模式。曾幾何時CXO板塊因確定性和成長性被市場給予了非常高的溢價、牛股輩出,然而風云激變,行業邏輯重構。當下,CXO龍頭藥明康德要如何應對這料峭的春寒?
簡約而不簡單的年報
眼下CXO板塊的年報業績基本已經全員亮相。根據民生證券研報的梳理,2023年行業承壓嚴重,生物醫藥投融資的寒冬讓CXO上市公司的總體新簽訂單,與去年相比有所下降,而部分公司還面臨著新冠大訂單退坡帶來的沖擊。
作為頭部企業,藥明康德值此之際交出了一份簡約而不簡單的年報:全年實現收入403.4億元,同比+2.5%,歸母凈利潤96.1億元,同比+9%。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剔除新冠商業化項目后收入同比增長25.6%;全球Top20藥企客戶貢獻收入161.1億元,剔除新冠商業化項目后同比增長44%。這份年報既顯示出藥明康德在非新冠業務方面展現出的強勁增長勢頭,也反映了其在全球制藥行業中的影響力和客戶基礎的穩定性。
看官們近前看端詳,才能得到更有價值的細節。具體到業務層面分析會發現,藥明康德在2023年實現穩健增長的同時,還通過精細化管理,踐行著高質量發展的時代轉型。
優秀的年報總是令投資者賞心悅目的,藥明康德在年報中,對化學業務、測試業務、生物學業務、細胞與基因治療CTDMO以及國內新藥研發服務部,在過去一年中的發展情況都做了介紹,大到營收趨勢,小到項目進展,事無巨細的做了披露。
這倒也方便了券商分析師,研報對藥明康德年報的關心,主要還是聚焦在三個方面:TIDES業務的顯著增長、一體化服務模式的競爭優勢、長尾戰略帶來的份額提升。
藥明康德的TIDES業務主要涉及寡核苷酸、多肽及相關化學偶聯藥物的全流程一體化開發和生產服務,屬于新型分子藥物的CRDMO平臺,主打前沿的創新療法。
2023年這塊業務實現了爆發式的收入增長,全年收入達到34.1億元,同比增長64.4%,并且在手訂單同比增長226%。TIDES業務的發展迅猛,與藥明康德從概念階段便介入客戶的需求密不可分。藥明康德的TIDES業務成為亮點的背后,是其一體化服務模式的成功。
一體化服務模式是藥明康德的核心競爭優勢之一,也被稱為CRDMO(合同研究、開發與生產)和CTDMO(合同測試、研發和生產)。一體化服務模式整合了研發到生產的全鏈條,為客戶提供高效、無縫的服務體驗。這一模式顯著提升了藥物研發的速度,通過減少供應商協調復雜性和規模化操作降低成本,同時利用專業項目管理和質量控制減輕研發風險。一體化解決方案極大助力了客戶在競爭中脫穎而出,也讓藥明康德取得了絕對的競爭壁壘。
在客戶資源的耕耘上,藥明康德不但重視大客戶的穩定性,也通過長尾戰略陪伴并扶持一批有潛力的中小客戶。創新藥的開發特征決定了這是一門賠率高勝率低的行業,小眾方向只要成功,可能快速會崛起成為超級單品。藥明康德作為CXO行業的龍頭,對創新的深度支持以及與合作伙伴的共擔風險,極大地拓寬了其市場。
整個CXO行業大江大河的沸騰年代顯然已經過去了,未來更加考驗企業的持續經營能力,藥明康德作為行業老大,在順周期時通過“大躍進”的方式無論是硬件還是軟件均已形成了一定的規模,而在目前這樣一個逆周期下,打江山難守江山更難。
2023年年報所展露出來的細節,體現了藥明康德管理層在精細化管理上下的苦功夫。公司整體毛利率從2022年的37.3%提升至2023年的41.2%,顯示出在成本控制和生產效率方面的優化。公司自由現金流在2023年達到71.25億元,相比2022年的20多億也有顯著增長,說明現金流管理同樣取得了積極成效。
藥明康德業績說明材料
總而言之,年報簡約而不簡單,背后是整個管理團隊的企業家精神,而作為上市公司,注重股東回報,也是得到資本市場認可的關鍵所在。
不確定時代的確定
PC互聯網時代流行各種感性個性簽名,不少人都在頭像下面掛著一句“在薄情的年代深情的活著”。對撞式的構句,盡顯后現代生活中,城市生活帶給小年輕的愁楚。當時代掀開新的篇章,混沌和激變讓所有人都感到迷茫,大家都在嘗試在不確定性中尋找確定,對撞式造句能夠打動人,大約核心在于越稀缺越渴望。
對于藥明康德而言,過去一個季度可謂驚濤駭浪。在2024年1月被提交給美國眾議院和參議院的擬議法案中,藥明康德被預定議為“予以關注的生物技術公司”。過去三五年,投資者們已經被宏觀黑天鵝和地緣矛盾折騰的如同驚弓之鳥,藥明康德股價隨之出現了一波大跌。
面對消息面沖擊,藥明康德第一時間正面回應,發布公告表示:該等內容既不恰當也不準確,公司業務也不會對任何國家的安全構成風險。該生物安全法草案目前處于早期階段尚未生效頒布,因此草案內容仍有待進一步審議并可能變更。預計該提案到成為法律是極小概率事件,并且需要幾年時間,短期海外負面政策的擾動不影響藥明康德基本面長期向好。
并且逐條對相關內容做了針對性的反駁:
民生證券研報《藥明康德美國提案進展更新解讀》
與此同時,面對市場情緒的沖擊,藥明康德也掏出真金白銀與股東共進退。先后在2月和3月拋出兩輪10億元人民幣的A股回購注銷,其中首輪一天之內就完成。
同時,2023年年報繼續保持了30%的分紅比例,預計當年分紅為28.8億元人民幣,這在行業內堪稱罕見。在業績說明會上,面對投資者的提問,公司管理層還表示,未來會評估合適的機會,繼續向董事會提議回購。
回購注銷+分紅超過60億元,這樣的誠意不要說在偏科技的生物醫藥行業,就是放之A股來看,也相當不錯。管理層與投資者們也保持了開放和透明的溝通,讓機構投資者和個人投資者都能夠清晰的了解公司當前所面對的挑戰和機遇,甚至對2024年的業績也給出了基于現實情況考量的指引,給投資者們吃下定心丸。
針對很多投資者擔心的美國《生物安全法案》,公司也給出了非常具體的回應:一方面與美國政策制定者和立法過程相關方進行頻繁交流和對話,說明公司的真實情況,并呼吁對法案草案進行修改;另一方面,公司的當前客戶關系依然牢固,新簽訂單情況正常,雖然法案可能會對公司與美國政府有業務關系的客戶產生影響,但對于非政府資助的項目不會有影響,公司正在密切評估法案實施后的潛在影響。
專業醫藥公眾號青山醫藥筆記對《生物安全法案》草案的情況做了深度解讀,美國國會立法程序的特點是:復雜、周期長,提案成功率非常低,而且幾位議案發起人也并非擁有特別大的能量。
在中美關系有競爭也有合作的大背景下,有跨國業務的大企業必然會面對經營上的不確定性,那么投資者該如何去尋找確定性呢?可能管理層的誠意是很重要的,不但要勉勵經營,更要重視股東回報,保持與投資者的透明溝通,藥明康德在這些方面都贏得了機構投資者的認可。
人性既可以是深淵,也可以是清泉,在A股重視股東回報的當下,相信認真踐行的公司會贏得投資者群體的尊重。
最后的話
經濟周期也是一種敘事的周期,大周期嵌套著小周期,當一種敘事發展到極致,往往就會向另一個方向轉變。過去三年中國生物醫藥領域面對的宏觀環境在不斷惡化,但實際上中國生物醫藥企業的發展并沒有停下,甚至說龍頭企業的競爭力更勝往昔。
在經濟的高質量增長階段,對核心資產的要求更勝往昔,粗放發展的時代一去不復返。產業龍頭就應該有產業龍頭的自我修養,在精耕業務提升業務質量的同時,不但要業績好,更要對股東好。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