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制藥網 行業動態】有數據統計,4月以來,已有4家醫藥行業企業IPO終止,涉及企業包括朗視儀器、愛康生物、速邁醫學、世和基因。
朗視儀器
根據4月10日晚間,上交所網顯示,朗視儀器科創板IPO已終止。上交所表示,因朗視儀器和保薦人東興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提交了撤回發行上市申請,根據《上海證券交易所股票發行上市審核規則》第六十三條的有關規定,終止其發行上市審核。
招股書顯示,朗視儀器主營業務為醫用錐形束CT及其配套軟件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目前主要產品為口腔錐形束CT和相關圖像處理軟件。朗視儀器曾計劃募資3.3億元,其中,1.4億元用于醫用錐形束 CT(海寧)生產基地建設項目,1.32億元用于研發中心建設項目,5023萬元用于營銷網絡建設項目。
從業績上看,招股書顯示,朗視儀器2019年、2020年、2021年營收分別為2.22億元、2.15億元、4.05億元;凈利分別為2045萬元、1810萬元、6418.89萬元;扣非后凈利分別為1679萬元、1022萬元、5672.77萬元。
愛康生物
交表將近一年半、計劃登陸科創板的IVD(體外診斷)企業愛康生物也于4月8日主動撤回了發行上市申請,終止了IPO進程。
資料顯示,愛康生物是一家從事體外診斷儀器、體外診斷試劑、耗材相關業務的醫療器械企業,擁有自主品牌的體外診斷儀器全自動酶免儀、全自動血型分析儀,以及相關體外診斷試劑、實驗室一次性耗材產品。其中,全自動酶免儀和全自動血型分析儀是愛康生物的兩個核心產品。
從業績上看,2021年,國內疫情短暫緩和,其相關產品售價及銷量下降,當年愛康生物取得營收3.97億元,同比微增7.30%,凈利潤5594.82萬元,同比下降25.24%。
業內表示,對于愛康生物當前面臨的根本問題,其實不在于疫情偶發造成的業績不可持續性,而在于其核心產品所處的賽道。與整個IVD市場規模相比,愛康生物核心產品所處的細分賽道,則顯得過于狹小,且成長空間有限。如在酶免儀賽道上,2021年,我國全自動酶免儀市場規模為4.74億元,預計2021-2025年的復合增長率為9.6%,照此計算,到2025年酶免儀的市場規模不超過7億元。
速邁醫學
4月4日深交所發布公告表示,因速邁醫學及保薦券商海通證券申請撤回上市申請文件,故深交所決定終止對速邁醫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在創業板上市的審核。
速邁醫學是一家專注從事手術
顯微鏡研發、生產與銷售的企業,主要產品包括牙科手術顯微鏡、
外科手術顯微鏡、光學類診察器械等。公司原擬在深交所創業板發行不超過1,546.07萬股,原擬募集資金50,811.47萬元,計劃用于年產手術顯微鏡10,000臺擴產項目(一期)、研發中心升級項目、補充流動資金。
從業績上看,招股書顯示,報告期內,速邁醫學的營業收入分別為17619.61萬元、22320.79萬元、27434.07萬元和15370.81萬元;歸母凈利潤分別為3812.57萬元、4304.87萬元、6029.81萬元和2723.95萬元。
據悉,速邁醫學此前披露的招股書和審核問詢函回復顯示,報告期(指2020年至2022年及2023年1至6月)內,速邁醫學經銷收入占比超八成。此外,與同行業可比公司相比,報告期內速邁醫學的研發費用率整體水平較低,銷售費用高于同期研發費用支出。
世和基因
4月2日晚間,上交所網顯示,世和基因科創板IPO已終止。業內表示,世和基因此次沖擊上市,亦趕上IPO節奏收緊——先是對涉核酸檢測企業IPO從嚴審核,此后證監會收緊未盈利企業IPO,使得其上市希望更加渺茫。
資料顯示,世和基因系A股一家沖刺上市的腫瘤NGS企業,主要業務包括臨床檢測服務、研究開發服務以及儀器試劑銷售業務。
世和基因招股書顯示,2019年—2021年,其營收分別為3.95億元、4.06億元、5.17億元;歸母凈利潤分別為-261萬元、-9204萬元、-6848萬元。其中,臨床檢測服務貢獻了約七成的營收,三年間的收入占比分別為69%、72%、73%,是主要收入部分。
據悉,公司大額營收卻未能盈利,主要在于銷售費用、研發費用在營收中占比過高。2019年-2021年,公司期間費用金額分別約為2.88億元、4.49億元和4.72億元,占營收比重為73.04%、110.43%和91.35%。
對于藥企終止IPO,有行業人士表示,投資環境的變化可能會影響醫藥企業的融資計劃和策略。IPO的收緊可能會使一些企業推遲或放棄上市計劃,從而影響其融資和發展。另有業內人士表示,隨著上市難度的加大,對于許多醫藥企業來說,IPO并非唯一選擇,因此紛紛開啟了“撤單模式”。
免責聲明:在任何情況下,本文中的信息或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