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藥網 市場分析】根據相關數據顯示,2023年全球醫藥市場規模為1.58萬億美元,中國醫藥市場規模預計為2539億美元。據預計,到2030年,全球醫藥市場規模可達到2.09萬億美元,而中國醫藥市場規模預計可達到3707億美元。業內表示,醫藥市場規模穩定增長,這為國產創新藥的增長提供了空間,且創新藥不斷迎來收獲期。
根據《2023年度藥品審評報告》顯示,2023年我國批準了40個創新藥上市,適應證涵蓋了腫瘤、自身免疫等重大疾病,以及睡眠障礙、降低血脂等近年來社會需求增加的治療領域。此外根據數據顯示,從2019年到2023年這5年來我國累計批準上市創新藥140個,呈現持續增長態勢。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批準上市的40個1類創新藥品中,共有15個產品的適應證聚集于抗腫瘤領域,包括用于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成人患者的一線治療藥物,以及用于治療復發或難治性淋巴瘤、宮頸癌、多發性骨髓瘤等惡性腫瘤新藥。抗腫瘤仍然是醫藥企業集中布局的領域。
據了解,隨著國產創新藥的快速發展,出海成為創新藥企追逐的方向之一。數據顯示,近年來國產創新藥海外授權交易呈現上升趨勢。如2022年,中國創新藥License-out交易發生了44起,披露的交易金額約275.50億美元。2023年,國內共發生了近70筆創新藥License-out交易,已披露交易總金額超350億美元。
2023年被業內視為國產創新藥“出海”元年,這一年,國內藥企出海事項不斷增加。此外,2023年,包含特瑞普利單抗(君實生物)、呋喹替尼(和黃醫藥)、 艾貝格司亭α注射液(億帆醫藥)等多款藥品還成功在海外獲批上市。
進入2024年,在利好政策的支持下,創新藥或將迎來新一輪爆發。持續拼研發、促“上新”成為眾多藥企的主線任務。如百濟神州近期發布公告稱,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已批準替雷利珠單抗(中文商品名:百澤安;英文商品名:TEVIMBRA)作為單藥治療既往接受過系統化療(不含PD-1/L1抑制劑)后不可切除或轉移性食管鱗狀細胞癌(ESCC)的成人患者。信達生物在年度業績公告中則稱,肺癌靶向創新藥物氟澤雷塞(KRAS G12C)及他雷替尼(ROS1),預計于2024年獲批上市。
根據國家藥監局網站信息顯示,2024年一季度,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共批準了20款新藥,其中包括多款重磅腫瘤藥、罕見病新藥獲批。如3月科州藥業申報的1類創新藥妥拉美替尼膠囊(商品名:科露平)上市,適用含抗PD-1/PD-L1治療失敗的NRAS突變的晚期黑色素瘤患者。諾貝仁的醋酸鋅片于2月獲批上市,將用于罕見病威爾遜氏癥的治療等。此外,根據相關數據顯示,2024年開年,中國醫藥BD(業務拓展)交易也迎來“開門紅”。
免責聲明:在任何情況下,本文中的信息或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