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藥網 行業動態】隨著政策和市場環境的變化,跨國藥企裁員已成趨勢。2024年以來,醫藥圈的裁員浪潮仍在襲來,包括諾華、賽諾菲、勃林格殷格翰、輝瑞、百時美施貴寶、葛蘭素史克等均有傳來裁撤相關崗位的消息。
據外媒報道,諾華本周透露,計劃在未來兩到三年中重組其全球發展部門,公司發言人在郵件中透露,該計劃要求在某些地點會同時增加及減少職位。具體而言,此次計劃在瑞士裁撤約440個開發職位,在美國裁撤至多240個崗位。早在2022年,諾華就宣布要進行全球架構大調整,包括將在全球范圍內裁員約8000人,以期提高效率和精簡公司整體結構。諾華希望到2024年至少節省10億美元。
根據文件《工人調整和再培訓通知法》(WARN)中的通知,BMS將裁撤其收購的一家處于商業化階段的腫瘤靶向藥研發公司Mirati Therapeutics在加利福尼亞州的252名員工,4月22日生效。此前,BMS的發言人曾在一份聲明中表示,作為整合的一部分,其正在調整資源,以更好地支持其運營模式和投資組合發展。在這個過程中,一些員工不得不受到影響。
4月4日,勃林格殷格翰宣布將裁減部分銷售人員,原因和旗下Humira(阿達木單抗)生物類似藥Cyltezo在美國的銷售額不及預期有關,雖然勃林格殷格翰尚未公布具體裁員人數,但其表示計劃削減面向客戶的銷售團隊,轉而過渡到混合銷售模式,包括面對面(F2F)和虛擬經營。
2024年3月,賽諾菲宣布將關閉其通過交易收購而得的位于英國的一處研發中心,隨之將裁撤90個工作崗位。
輝瑞今年以來至少已經宣布兩次裁員計劃。1月4日,輝瑞宣布將裁撤位于紐約Pearl River的疫苗研發基地的員工285人;1月29日,輝瑞又宣布一項裁員計劃,該計劃涉及輝瑞位于舊金山的研發中心的52名員工。
......
據業內不完全統計,僅在2024年一季度,就有近60家醫藥企業宣布裁員或關廠計劃,其中1月、2月、3月,分別有24家、16家、17家藥企宣布減員,總裁員數量與去年同期數量相當。另據Fierce Biotech統計,截至4月9日,2024年共有63家生物技術公司進行了裁員。
分析認為,藥企業績承壓往往是其頻頻作“減法”的原因。從2023年財報來看,不少跨國藥企營收同比下滑明顯。例如,輝瑞2023年營收下降41%,僅有584.96億美元;艾伯維、拜耳雖然營收均超500億元,但營收同比分別減少了6.4%、6.1%。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計劃裁員的跨國藥企中,也不乏業績取得正增長的企業。例如,諾華2023年財報顯示,其營收、凈利潤均保持了兩位數的增長。其中,營收454.4億美元,同比增長10%,凈利潤為85.72億美元,同比增長62%。但在業績增長的情況下,公司裁員動作仍不見減少,并且還在不斷剝離非核心業務,以更好地聚焦創新藥等方面。
免責聲明:在任何情況下,本文中的信息或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