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藥網 市場分析】近年來,隨著國內醫藥行業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跨國藥企開始與中國本土藥企合作。據悉,近期,跨國藥企勃林格殷格翰便與中國生物制藥達成戰略合作。在本次合作中,雙方將依托各自優勢和資源,共同在中國內地研發和商業化勃林格殷格翰的腫瘤藥物管線。
根據協議條款,此次戰略合作涵蓋勃林格殷格翰多個處于臨床階段的資產,包括三個處于臨床開發階段的資產Brigimadlin,Zongertinib和DLL3/CD3雙特異性T細胞銜接器,以及若干早期臨床資產。
其中,Brigimadlin 是一種鼠雙微體同源基因2(MDM2)-p53 拮抗劑,可抑制TP53與其負調控物MDM2之間的相互作用,從而導致具有TP53野生型狀態的腫瘤細胞發生細胞周期停滯或凋亡。
Zongertinib是一種選擇性HER2抑制劑,能與野生型和突變型HER2受體(包括20號外顯子突變)的酪氨酸激酶結構域(TKD)共價結合。目前,FDA 已授予Zongertinib 快速通道認定,作為一種研究性口服治療藥物,用于治療HER2 突變且在鉑類藥物治療期間或之后疾病進展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此外,DLL3/CD3雙特異性T細胞銜接器目前正處于治療小細胞肺癌和其他神經內分泌癌的 II 期試驗階段。
據了解,近年來,中國生物制藥通過自研+BD的方式豐富產品管線,快速實現創新轉型,加速國際化進程。其中,在BD方面,中國生物制藥大力推進商務拓展和戰略合作,2022年至今,公司達成10余項BD交易。如今中國生物制藥已進入創新產品的密集收獲期,根據數據顯示,2023年公司創新產品收入達98.9億元
業內指出,近年來隨著研發創新和商業化能力不斷提升,中國本土藥企正在成為跨國藥企(MNC)多方位合作的重要對象,MNC與本土企業的合作日益增多。如一級市場上,禮來亞洲、阿斯利康等投資成立基金會,為多家國內藥企提供融資;二級市場上,如安進購入百濟神州20.5%的股份,輝瑞購入基石藥業9.9%股份,賽諾菲入股信達生物等;MNC直接收購biotech、管線直接許可則更為常見。有數據統計,2024年第一季度,跨國藥企授權給國內藥企的許可交易已超過10項。
根據梳理,近期除了中國生物制藥與勃林格殷格翰達成合作外,4月15日,葛蘭素史克(GSK)方面也披露,與四川西部醫藥技術轉移中心舉行戰略合作備忘錄簽約儀式,雙方將就嗜酸粒細胞(簡稱EOS)相關性呼吸疾病及共病診療能力提升項目開展戰略合作。
資料顯示,嗜酸性粒細胞(EOS)是白細胞的一種,具有免疫調節、組織穩態、細胞毒性等廣泛的生理功能。大量研究表明,EOS水平升高可能會導致一系列問題,比如肺功能惡化、哮喘嚴重程度增加等。
對于跨國藥企為何頻頻與中國本土藥企合作,分析人士表示,近年來,在人才、資本、政策等多重因素的推動下,中國創新藥的發展令人驚喜,許多創新機制的藥物經歷了臨床試驗的驗證,積極的數據代表著一款產品未來的商業化潛力,這也是跨國藥企愿意為之買單的重要原因。
另有人士指出,現在,隨著中國醫藥行業的不斷發展,中國市場在跨國藥企的戰略地位也逐漸提升,利好政策頻出,也更加穩定。此外,中國市場目前已經是不少跨國藥企全球業績的重要引擎,基于各種原因,跨國藥企在中國進一步投資、收購并不奇怪。其進一步指出,跨國藥企進入中國投資、甚至收購,對于中國更多本土藥企而言,將面臨更加強勁的對手,這也將倒逼中國醫藥企業朝著合規、創新的方向發展,不斷提高自身的國際競爭力。
免責聲明:在任何情況下,本文中的信息或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