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藥網 市場分析】2023年,受環境因素的影響,生物醫藥行業整體研發投入動力不足,在此背景下的CXO行業業績也明顯承壓。
從CXO企業交出的成績單來看,CXO頭部的增速放緩,如藥明康德2023年營收達到403.41億元,同比增長2.51%,歸母凈利潤為96.07億元,同比增長9%;藥明生物2023年全年的營收達170.34億元,同比增長11.6%;公司擁有人應占純利同比下降23.1%至33.99億元;泰格醫藥2023年實現營業總收入73.84億元,同比增長4.21%,實現歸母凈利潤20.25億元,同比增長0.91%。
而昭衍新藥、凱萊英業績則出現了下降的情況。2023年年報顯示,昭衍新藥實現營業收入23.76億元,同比增長4.78%,實現歸母凈利潤3.97億元,同比下降63.04%;凱萊英2023年營業總收入同比下降23.70%至78.25億元,歸母凈利潤同比下降31.28%至22.69億元。
在整個行業進入“陣痛期”的背景下,CDMO該如何尋找新的增長點呢?有券商指出,ADC、GLP-1或成新的市場機遇。
ADC藥物正迎來風口,近年來國產ADC相關license-out出海交易數量不斷增加,其中在過去的2023年,國產ADC對外授權數量達到15項,全年交易總額超220億美元,涉及的藥企包括映恩生物、宜聯生物、恒瑞醫藥、翰森制藥、百利天恒等,其中百利天恒的EGFR/HER3雙抗ADC授權給BMS,刷新了國內創新藥license-out記錄。據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ADC藥物的全球市場規模自2017年的16億美元快速增長至2021年的55億美元,預計2030年全球市場規模有望達到638億美元,國內ADC市場有望在2030年達到689億元。隨著ADC藥物大爆發,業內預計也將為ADC CRDMO服務提供商帶來機遇。
據悉,部分入局的CDMO企業已嘗到“甜頭”。例如,東曜藥業披露的財報數據顯示,自2020年戰略轉型布局ADC CDMO賽道后,公司3年CDMO收入年復合增長率(CAGR)達38%,客戶數量CAGR達42%,項目數量CAGR達46%。2023年年報顯示,公司營業收入同比增長77%至7.81億元,其中,CDMO/CMO收入達1.41億元,同比增長率達94%,ADC項目收入占比65%。
GLP-1藥物因兼具降糖、減重等多重效果,近年來國內外藥企研發火熱,據不完全統計,目全球在研GLP-1相關類型的新藥超過100款,其中有數十款為中國藥企開發,并陸續推進進程。
民生證券近期表示,GLP-1賽道研發進展不斷,GLP-1大單品放量拉動上游產業鏈高景氣,可積極關注GLP-1產業鏈相關投資機遇。
目前,已有不少醫藥“賣水人”踏足GLP-1藥物賽道,并已開始“接單”。例如,凱萊英3月29日在投資者互動平臺表示,鑒于行業準則以及保密協議,公司不便回復具體適應癥及對應訂單及客戶信息。公司大力推動CDMO業務在多肽業務的發展,新承接12個項目,頭個GLP-1 NDA項目申報準備中,持續加強液相合成等新技術能力儲備。公司將在繼續高質量交付在手項目的同時會全力拓展新項目。
免責聲明:在任何情況下,本文中的信息或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