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藥網 行業動態】近日,上海健耕醫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保薦人國金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撤回發行上市申請,上交所決定終止對其初次公開發行股票并在科創板上市的審核。
資料顯示,健耕醫藥是器官移植領域的一家醫療器械產品及服務提供商。
本次IPO,健耕醫療擬公開發行股票數量不超過2346.7230萬股,擬募資10.23億元,分別用于器官移植創新研發平臺項目、腎臟移植設備國產化及升級研發項目、肝移植設備及移植領域體外診斷試劑產品注冊及推廣項目、信息化系統建設項目、補充流動資金。
業績方面,2019年至2022年第一季度,健耕醫療的業績呈逐年下滑趨勢,其中營業收入分別為3.97億元、4.21億元、4.8億元、1.14億元,凈利潤分別為9714.84萬元、5009.92萬元、4996.3萬元、1219.69萬元。
值得一提的是,這已經是公司第二次科創板IPO終止,此前其曾于2020年4月申報科創板IPO,并于2020年12月撤回申報。其第二次申報IPO于2022年11月24日獲得受理,已完成兩輪問詢回復,公布了一版招股書,但于2024年4月22日撤回申報。
縱觀國內醫藥行業企業IPO情況,除了健耕醫藥以外,不久前的2月5日,上交所公告稱,澎立生物及其保薦人撤回發行上市申請,上交所終止其發行上市審核。公司原擬募集資金6.01億元,分別用于金橋臨床前研發服務產業基地項目、創新研發平臺項目、張江臨床前服務產業基地技術改造提升項目、補充流動資金。此外,還有朗視儀器、愛康生物、速邁醫學、世和基因等藥企年內也宣布IPO終止。
另據業內統計,2024 年以來,IPO 終止審查的企業數量明顯增加。截至 4 月 21 日,累計已有 120 家企業終止了上市進程,涉及上交所、深交所和北交所。具體來看,上交所有 40 家企業終止審查(主板 24 家,科創板 16 家),深交所49家(主板 14 家,創業板 35 家),北交所31家。
分析指出,這主要和當前監管環境對于企業質地的嚴格把關,以及市場條件下部分企業面臨的經營壓力或戰略調整需求的有關。
據了解,自去年“827新政”以來,IPO和再融資的政策便不斷收緊。3月15日,證監會發布《關于嚴把發行上市準入關從源頭上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意見(試行)》提出8項政策措施,包括嚴把擬上市企業申報質量、壓實中介機構“看門人”責任、突出交易所審核主體責任等。4月12日,“國九條”發布,對券商投行業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要求提高發行上市輔導質效,擴大對在審企業及相關中介機構現場檢查覆蓋面;進一步壓實發行人第一責任和中介機構“看門人”責任,建立中介機構“黑名單”制度;堅持“申報即擔責”,嚴查欺詐發行等違法違規問題;加大發行承銷監管力度等。
免責聲明:在任何情況下,本文中的信息或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