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藥網 政策法規】生物醫藥產業是科技含量高、創新密集、投資活躍的領域之一,也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方向。近期以來,包括北京、廣州、珠海在內多地相繼發布醫藥創新支持政策,從研發到支付各有側重,引發業內高度關注。
其中,北京市醫保局發布《北京市支持創新醫藥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2024)(征求意見稿)》,在研發端與支付端發力,給予醫藥產業大力的支持。
在研發端,征求意見稿提出,包括但不限于支持將臨床試驗啟動整體用時壓縮至28周以內,并支持重點企業實現全球同步開展臨床試驗、推動實施“藥品補充申請審評時限從200日壓縮至60日、藥品臨床試驗審批時限從60日壓縮至30日”的國家創新試點、到2024年底累計納入項目制管理品種數量提升至200項,以及在出海方面,2024年推動5個品種“走出去”。
在支付端,征求意見稿提出的重點的措施包括:取消醫療機構藥品數量限制,在國談藥目錄公布后一個月內召開藥事會,且全年藥事會召開不少于4次、將基本醫療保險門診特殊病種治療中使用的國談藥品,納入門診特病管理,提高報銷比例、將治療費用較高的國談藥品納入按固定比例支付、對符合條件的新藥新技術費用,不計入DRG病組支付標準,單獨支付等。
廣州市開發區科技創新局則側重于給予全鏈條實打實的“紅包雨”。其中,針對全球突出的項目,給予人才獎勵、研發和產業化獎勵、投資入股、貼息貸款等全鏈條支持,高的支持額度可達50億元、國家級平臺成果高的給予1億元支持、創新藥、改良型新藥和生物類似藥完成I/II/III期臨床的,高的給予1000萬/2000萬/3000萬元的支持、獲臨床批件-注冊證均可獲得50-1000w資助。同時,支持企業出海,針對初次取得FDA新藥臨床試驗許可的新藥,給予30萬元資助,單個企業每年高的資助額度可達200萬元。對新取得FDA批準,并在國外市場銷售的藥品,每個品種給予的一次性資助高時可達100萬元。
珠海市亦圍繞引進、落地、研發、產業化等各方面提出鼓勵與支持的相關措施,并在多個環節給予資金支持。其中對化學藥品1-2類、生物制品(按藥品管理的診斷試劑除外)、中藥(中藥創新藥、中藥改良型新藥)完成I、II、III期臨床試驗階段(完成關鍵性臨床試驗可根據實際情況判定視為完成I、II或III 期臨床),分別給予可高達300萬元、500萬元和1000萬元的一次性獎勵。
業內還指出,此次北京和廣州均從醫保支付對創新藥支付端給予支持,將進一步縮短創新藥械從獲批到納入醫保目錄的時間,也將有利于進一步推動當地生物醫藥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免責聲明:在任何情況下,本文中的信息或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