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藥網 行業動態】根據梳理,今年以來,國內外有不少藥企終止部分研發管線,包括上海醫藥、亞虹醫藥、舒泰神、沃森生物、天壇生物、羅氏、吉利德、輝瑞、諾華等。
如上海醫藥于5月1日發布公告,決定終止I010項目、B002項目以及B003項目的臨床試驗及后續開發。這三個項目都是抗癌藥,累計投入超3億元。
上海醫藥表示,為合理配置研發資源、聚焦優勢研發項目,基于對上述研發項目未來市場價值、業務協同以及后續開發投入等因素的綜合評估,決定終止上述研發項目。
亞紅藥業在2月也對外宣布,旗下核心在研產品APL-1202與化療灌注聯用二線治療中高危“非肌層浸潤性膀胱癌”(NMIBC)的臨床數據顯示,未達到主要研究終點,決定終止APL-1202與化療灌注聯用在NMIBC治療上的進一步開發。數據顯示,APL-1202該項臨床試驗累計投入約1.30億元,亞虹醫藥圍繞該產品還正在開展其他多項試驗,加上終止的試驗,APL-1202所有臨床試驗預計研發投入為4.51億元。
亞紅藥業表示,為了充分利用已經搭建起來的營銷團隊,進一步提高營銷效率,可能會考慮一些產品的引進與銷售上的合作,提高創造現金流的能力。
4月沃森生物發布公告稱,決定終止由全資子公司北京微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的病毒疫苗(黑猩猩腺病毒載體)的臨床試驗。
沃森生物稱,此次終止該疫苗的臨床試驗不會影響公司對腺病毒載體技術平臺的持續布局,公司將持續關注行業和新技術的發展趨勢,基于已有的技術積淀,擇機選擇其他重磅疫苗品種進行研發,持續打造公司腺病毒載體技術平臺。
天壇生物今年初也曾公告,根據國內異基因造血干細胞移植后巨細胞病毒感染的預防和治療現狀,基于市場情況全面、謹慎分析,并結合戰略規劃,天壇生物決定終止自主研發的靜注巨細胞病毒人免疫球蛋白(pH4)Ⅲ期臨床試驗研究及后續研發。截至今年1月31日披露公告,天壇生物對該項目的研發投入約7069.09萬元。
根據數據統計,今年以來,已有至少7家本土藥企終止部分研發管線。其中,不僅有多款在研疫苗、藥物“夭折”,也有因臨床試驗結果未達預期,或受疫情影響而終止的在研新藥項目。
在國外藥企方面,如羅氏基于聚焦優勢項目的考慮,在一季度也砍掉了6條管線。根據羅氏一季報顯示,羅氏有六個項目被削減,包括用于實體腫瘤的camonsertib和belvarafenib、用于結直腸癌的雙特異性抗體RG6286、用于精神疾病的RG6163以及用于尿路感染的LepB抑制劑RG6319、camonsertib和治療重癥肌無力的Enspryng。
吉利德近日在公布一季度財報的同時,也更新了管線進展,其中關于CD47單抗Magrolimab的6項實體瘤臨床被全部剔除。
而輝瑞曾寄望于通過研發減肥藥來扭轉局勢,但近期的臨床結果卻給其潑了一盆冷水。其兩次給藥的丹格列酮雖然能有效降低體重,但不良副作用發生率令人擔憂。鑒于此,輝瑞不得不做出終止研發的決定。而在此之前,該公司已經放棄了另一個GLP-1RA項目洛替列酮,原因是1期的研究數據不佳。
免責聲明:在任何情況下,本文中的信息或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