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藥網 市場分析】所謂核藥,指的是放射性藥物,既可用于醫學顯像診斷,也可用于臨床治療。核藥是現代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有數據預計2025年,國內核藥市場規模將達到93億元人民幣,到2030年,市場規模將進一步增加至260億元人民幣。
核藥在腫瘤、心腦血管等重大疾病的精準診療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據了解,在核藥領域,投融資也十分活躍。
如嘉興法伯新天醫藥科技有限公司近日宣布完成億元左右A輪融資頭關。資料顯示,法伯新天成立于2016年,是一家專注于分子影像診斷及放射性藥物治療的創新型藥物研發公司,同時擁有PharmadaX®Ⅰ高效靶分子篩選和定點放射標記平臺,及近端治療和免疫治療相結合的PharmadaX®Ⅱ平臺,基于此建立了具有競爭力的差異化研發管線,產品覆蓋診斷用藥和治療用藥。
本次公司所募集資金將用于成熟管線的臨床研究推進及上市準備、研發平臺升級完善及后續創新管線產品的臨床及臨床前研發。據悉,截至目前,公司擁有十余種配對診療一體化產品儲備管線,其中PMD11已完成Ⅲ期臨床試驗,取得了亮眼的試驗數據。
4月,蘇州智核生物醫藥科技有限公司也宣布完成近億元人民幣C+輪融資。據悉,其本輪募集資金將主要用于公司即將上市的產品——人促甲狀腺素注射液(rhTSH,商品名智舒嘉)的商業化、SNA002等創新放射性診斷藥物的臨床試驗,以及SNA014、SNA025等全新靶點治療性核藥的IND推進,并進一步打造智核生物原創性的Smart系列放射性藥物開發平臺。
資料顯示,智核生物于蘇州工業園區建設了數千平方米的放射性藥物GMP車間(乙級資質),布局了十多個創新核素診斷和治療產品管線,多個創新的針對腫瘤的放射性顯影藥物已經逐步進入臨床,全新靶點的放射性治療性藥物獲得潛在分子,即將啟動臨床。同時針對甲狀腺癌放射性碘治療的人促甲狀腺激素注射液(智舒嘉)即將獲批上市。
業內表示,近年來,核藥領域蓬勃發展,隨著國家法規出臺和政策的支持,行業標準日趨完善及嚴格,國內創新核藥企業也迎來新的挑戰和機遇。有數據預測,未來5年我國放射性藥物行業市場規模年復合增長率將達到21.4%,僅次于生物藥。
核藥對廣闊的市場前景也吸引了東誠藥業、中國同輻、恒瑞醫藥、遠大醫藥、先通醫藥、云南白藥、百洋醫藥、科倫博泰等國內藥企布局。根據相關數據顯示,目前國內上市的核藥152個(按品種計)。2021年核藥在研產品數量為16個,至2023年增長為48個,復合增長率為44.2%。
免責聲明:在任何情況下,本文中的信息或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