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藥網 醫藥股市】5月15日,國內制藥裝備頭部東富龍獲西南證券買入評級。研報預計,公司2024-2026年凈利潤分別為3.2億元、3.9億元、4.6億元。
研報認為,2023年,公司持續擴展事業,耕耘海外市場,具有優勢包括較強的創新研發能力,完善的銷售網絡,品牌優勢和提供綜合解決方案的能力。相比國外頭部,公司在擴大規模和開發核心技術方面依舊面臨挑戰。公司提出“M+E+C(AI)”策略,專注藥物制造科學與藥機科學的研究,踐行制藥裝備與制藥工藝的融合,并且堅定推進國際化戰略。
風險提示:下游需求景氣度不及預期、公司研發進展不及預期、競爭格局惡化等風險。
據了解,近年來,經過GMP紅利期和轉型陣痛期后的制藥裝備行業迎來發展拐點,東富龍“M+E+C(AI)”蓄勢待發。
其中,“M”即“Machinery”設備,“E”即“Engineering”工程,“C”即“Consumable”耗材,“AI”即智能化。
具體來看,“M”方面,公司做強單機設備,拓寬產品組合。公司以
凍干機起家,GMP 政策紅利下快速獲客。紅利期消退后,公司超前布局生物工程、科研儀器等多領域,新景氣周期下實現快速放量。
“E”方面,工程化客戶服務,拓展規模并推動M 研發。公司為客戶提供系統化交鑰匙工程發展(例如凍干系統、細胞治療解決方案等),加強客戶粘性,拓展規模抵御風險。系統化服務過程中,公司通過與客戶的良性互動挖掘新價值點,以此推動M 的研發方向,將有價值的外購產品逐步實現資產化。
“C”方面,2019 年中國耗材市場約574 億,潛在空間大,且國產替代在即。據悉,東富龍通過自研和收購等方式開展“一次性袋+填料+培養基+過濾組件”全領域布局,成為布局尤為全面的國產制藥設備企業,有望打破CAPEX 景氣周期束縛,開啟全新增長曲線。
“AI”方面,早在2021年,東富龍就提出加強“數智化”策略,對內數字化管理提效率(2019 年數字化轉型起盈利效率明顯改善),對外智能化控制系統為工程整體方案提供支持。
2023年年報顯示,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56.42億元,同比增長3.15%;歸母凈利潤6.00億元,同比下降29.10%;扣非凈利潤5.57億元,同比下降28.57%。2023年公司主營業務中,制劑事業部收入30.69億元,同比增長15.31%,占營業收入的54.40%;生物工藝事業部收入13.26億元,同比下降21.64%,占營業收入的23.51%;工程事業部收入5.94億元,同比下降0.08%,占營業收入的10.53%。
此外,東富龍2023年度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3.24億元,上年同期為2.47億元;報告期內,公司基本每股收益為0.79元,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為7.81%。公司2023年年度利潤分配預案為:擬向全體股東每10股派2.4元(含稅)。
免責聲明:在任何情況下,本文中的信息或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