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藥網 行業動態】有數據統計顯示,2023年中國醫療健康領域市場共發生1911起投融資事件,同比下降12.2%;融資金額總計1892億人民幣,同比下降32.1%。隨著A股IPO政策收緊,預計將給醫藥生物投資帶來更多的挑戰。
不過,進入2024年,仍有不少藥企“吸金”能力較強。例如,近期以來,包括宏誠創新、濟因生物、復星健康、愛思益普等多家藥企紛紛宣布完成大額融資,似乎傳遞出生物醫藥投融資有所回暖的跡象。
具體來看,復星健康5月14日公告,根據其控股子公司復星健康與佛山市禪城區于2023年2月23日達成的《深化合作協議書》,復星健康與佛山禪西城投簽訂《增資擴股協議》,獲得佛山禪西城投人民幣3億元戰略投資。本次增資所募資金將用于復星健康的日常運營和業務發展,以進一步鞏固其在醫療健康服務領域的特色和優勢。據悉,復星健康以醫療為核心,深耕醫療集團、智慧醫療及保險賦能等領域的業務布局,加速拓展“醫、藥、保、健”融合的一站式健康管理服務。公司表示,未來,在國有資本的加持下,將攜手旗下成員醫院,繼續堅持推進醫院高質量發展,惠及更多患者。
同在14日消息,愛思益普于近日完成B++輪融資。本輪融資由亦莊國投領投,現有股東雅惠投資繼續增持股份。據悉,愛思益普經過十多年的創新研發,愛思益普已從離子通道靶點藥物篩選的初創公司,發展成為基于新靶點的藥物發現生物學CRO。同時,聚焦于藥物發現的新靶點、新方法、新技術,愛思益普建立了靶點驅動的藥物發現生物學一體化平臺,服務全球1000多家新藥研發企業。
宏誠創新5月7日宣布獲近億元B+輪融資,此輪融資由亦莊國投和云洲資本進行投資, 投后估值 10 億元人民幣。本輪融資資金將主要用于持續加強核心技術的研究、新一代產品的開發及市場拓展。公開資料顯示,宏誠創新立足物聯網關鍵技術自主可控,深耕血液安全、生物安全與軍事物聯網領域,致力于為客戶提供數據高效獲取、業務可視運營與管理智慧決策服務,驅動產業數智化管理升級。
微遠基因近日宣布成功完成數億元人民幣D+輪融資,由科泉基金領投,天心基金跟投。本輪募集資金將主要用于推動病原分子精準診斷產品的研發與IVD化,加速整體解決方案在全國醫療機構的落地開展。同時,公司將新建分子診斷試劑和儀器生產基地。據悉,該公司專注于基因技術創新與感染精準醫療,擁有兩大核心技術:病原宏基因組學(mNGS)診斷與基因編輯工具(CRISPR-Cas12/13)快速診斷,公司目前現已為超過1500家臨床單位提供服務,累積了超過20萬例的病原宏基因組學大樣本數據。
免責聲明:在任何情況下,本文中的信息或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