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藥網 市場分析】近期,有重磅消息傳來:新版國會法案要求美國公司在2032年之前結束與包括藥明康德和華大基因在內的某些中國生物科技公司的合作,從而延長尋找新合作伙伴的時間。不少醫藥界人士認為,與之前的預案相比,預留出的8年時間足以讓CRO頭部們騰出空間和時間來應對。不過,亦有市場人士認為,國內醫藥產業長期發展壓力可能會加大。
但總體來看,受上述重大消息的影響,加上近期“合成生物學”和“干細胞”等主題概念火熱,業界唱多醫藥的聲音逐漸加大,不少券商紛紛表示看好醫藥行情。
從2024年一季度醫藥板塊的整體業績來看,雖然收入端同比增速仍然承壓(同比約+0.5%),但是歸母凈利潤端增速已經明顯回暖(同比約+1%),行業擺脫疫情慣性效應以及各種相關政策影響的拐點已現,疊加行業的剛需性以及工程師紅利效應,行業增長的高確定性也將依然持續。從2024年一季度的公募基金持倉來看,2023年下半年開始連續三個季度環比均明顯下滑,整體醫藥的持倉也到達了歷史的低位。
中信證券認為,2024年二季度正是在底部布局醫藥行業好賽道和企業的好機會。該行表示,考慮反腐深化及常態化后,產業深化變革必然帶來醫藥整體的商業模式大幅變革以及集中度的大幅提升,建議圍繞三條主線布局:一、出海破局,強化走出國內競爭的新增長空間模式;二、行業反腐后時代,洗牌加速下擁有核心產品競爭力和商業模式受益的企業(國企改革及整合并購);三、圍繞“爆款產品”取得突破,進入回報期的真創新企業(創新醫藥產品)。
中國銀河證券指出,2023年醫藥行業營業收入增長4.9%,較去年同期增速下降6.6pct;歸母凈利潤增長1.1%,較去年同期增速下降7.0pct,行業經營增速放緩主要受DRG支付政策等逐步推進,另一方面公共衛生事件相關產品和需求減少、醫藥投資下降。2024Q1醫藥行業營業收入在去年的高基數下轉為負增長、同比-0.7%,利潤端增速亦同方向下滑,從細分領域看生物制品、醫療服務、體外診斷下滑,化學制劑、中藥、醫療器械保持增長,但增速放緩。從行業增速節奏看,全年預期低開高走,2024年一季度有望成為全年低點,2024年第二季度起醫藥行業增速回升可以預期。
浙商證券認為,北京及廣州出臺全鏈條支持文件體現出政策對創新藥的支持開始加碼,期待后續有更多省市推出創新藥支持政策,在政策紅利下,我國創新藥及其產業鏈的高質量發展有望提速。
華福證券也認為醫藥行情持續性或好于預期,主要在于三點:一是行業間比較確有優勢,醫藥要增長有增長,要主題有新主題;二是醫藥短期表現強勢但市場仍然有分歧,醫藥連跌3年,很多投資者仍處于熊市思維,最悲觀的時候已經過去,可以樂觀起來;三是基本面最重要,醫藥后續業績好轉將給予足夠的基本面支撐。
免責聲明:在任何情況下,本文中的信息或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