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制藥網 市場分析】腫瘤是我國的重大公共衛生問題之一。近年來,隨著我國醫藥研發人員的不懈努力和生物醫藥領域日益增長的研發投入,以及我國相關部門的政策支持,抗腫瘤藥物研發賽道持續火爆。
如根據CDE網站近日發布的《中國新藥注冊臨床試驗進展年度報告 (2023年)》顯示,2023 年化學藥品和生物制品臨床試驗的目標適應癥主要集中在抗腫瘤領域。報告顯示,2023 年注冊分類為 1 類的藥物共登記1606 項試驗,1 類創新藥臨床試驗繼續保持以抗腫瘤藥物為主,占總體的 40.6%(652/1606)。2023 年共登記 81 項細胞和基因治療產品類臨床試驗,較 2022 年增長近 1 倍(46 項),以境內的Ⅰ期抗腫瘤藥物為主。
報告還顯示,2023 年度我國共批準 40 個創新藥,國內上市許可持有人占比超過 90.0%。創新藥以化學藥品和生物制品為主,分別為19(47.5%)個和 16(40.0%)個品種,其中抗腫瘤藥物共 14(35.0%)個品種。
根據梳理,近期我國抗腫瘤藥物研發領域也頻傳捷報。如5月份再鼎醫藥的瑞普替尼膠囊(商品名:奧凱樂)已獲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準,用于治療ROS1基因陽性的局部晚期或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成人患者。這款創新藥是一種酪氨酸激酶抑制劑,去年5月被國家藥監局納入優先審評。如今,它將用于臨床治療,給眾多肺癌患者帶來福音。
4月,腦膠質瘤小分子靶向藥伯瑞替尼獲得我國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復。根據臨床試驗結果顯示,使用伯瑞替尼的復發腦膠質瘤患者,中位生存期從6個月延長至15個月。
再如1月2日,復方皮下制劑帕妥珠曲妥珠單抗獲批乳腺癌適應癥;2023年12月底,食管鱗狀細胞癌PD-1抑制劑替雷利珠單抗獲得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復……業內表示,多品類抗癌新藥不斷涌現,讓癌癥患者生存率顯著提升。
此外,根據國家藥監局藥品審評中心(CDE)發布的信息,今年4月有約60款1類新藥頭次在我國獲批臨床,從疾病領域來看,頭次獲批臨床的1類新藥中,抗腫瘤藥物有30多款,占比超過60%。在抗腫瘤藥物中,包括IBR822細胞注射液,適應癥為晚期實體腫瘤,IBR822能特定靶向TROP2抗原并具有傷腫瘤細胞能力的NK細胞(CAR-raNK);還有用于治療食管癌、胃癌、尿路上皮癌等晚期實體瘤的KSH01注射液;GC203是一款非病毒載體基因修飾TIL療法,可用于晚期實體瘤的治療等。
業內表示,近年來,我國不斷推出制度改革、優化政策體系,為抗腫瘤藥物等創新保駕護航。如當前,我國正逐步加大政策支持和投入,通過國家科技計劃等渠道,為抗腫瘤藥物創新研發提供資金支持。同時,創新藥審評審批制度改革,簡化和加速藥品審批流程,縮短抗腫瘤藥物的研發和推廣上市時間,降低相關研發成本。隨著利好政策的推出,國內抗腫瘤藥物研發賽道持續火爆。
免責聲明:在任何情況下,本文中的信息或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