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藥網 市場分析】近日有機構指出,經過十余年積累以及近幾年的迭代升級,中國創新藥出海或將迎來更多元、更高質量的發展。而近年來,中國創新藥出海趨勢明確,2024年亦有多項海外權益授權達成,并且形式更加多元化。
此外,機構指出,2024年新醫改工作任務出爐,此前北京、廣州黃埔等多地發布促進鼓勵生物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相關政策,對創新藥應用和支付的支持進一步明確提升,多地的政策均反映了地方醫保局及相關部門在積極推動創新藥落地使用,促進產業良性發展。
總之,在支付端持續改善以及競爭格局改善的雙重作用下,國產創新藥研發投入有望獲得更豐厚的回報。
如百濟神州在持續高研發投入下,創新藥產品也逐漸迎來收獲。數據顯示,百濟神州研發費用連年增長,2019-2021年分別為65.88億元、89.43億元和95.38億元。2022年研發投入達111.52億,超過百億元;2023年再度增長至128.13億元,近5年公司研發費用累計投入490.34億元。
據悉,百濟神州是一家全球腫瘤創新公司,目前共有3款自主研發并獲批上市藥物,包括百悅澤、百澤安和百匯澤。其中,BTK抑制劑百悅澤(澤布替尼)2023年全球銷售額總計12.9億美元,同比增長128.5%,占全年總收入的半數以上。百濟神州稱,百悅澤突破十億美元大關,成為國內“十億美元分子”。在創新藥收入的推動下,2023年,百濟神州實現營業總收入174.23億元,同比增長82.1%;實現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67.16億元,虧損額較2022年同期縮水一半。
再如亞盛醫藥,在"全球創新"的戰略推動下,創新日漸步入收獲期。其中亞盛醫藥核心產品、原創1類新藥耐立克®是中國目前獲批上市的第三代BCR-ABL抑制劑。2023年1月,耐立克®納入2022年國家醫保藥品目錄,較大提升患者用藥可及性,并加速推動該產品的商業化放量。該產品從獲批上市至2023年12月31日,實現累計銷售收入人民幣3.62億元(經審計含增值稅金額)。
業內表示,隨著亞盛醫藥核心產品耐立克被納入國家醫保目錄并獲新適應癥上市批準,以及通過加快進院準入、病人累積、用藥持續時間延長,預期更多的患者將獲益于耐立克的治療方案,這將帶動公司2024年銷售增長。
亞盛醫藥在2023年財報中顯示,公司在商業化自我造血能力持續提升的同時,快速推進以患者為中心的“全球創新”戰略,在臨床開發及國際化布局等方面均獲得里程碑式進展,全球臨床布局正在高效推進中:兩大核心品種耐立克及Bcl-2抑制劑APG-2575共收獲5項全球注冊III期臨床試驗批準,其中2項為美國FDA許可,在血液腫瘤領域建立起護城河。
而和黃醫藥在披露的2023年度業績報告也顯示,公司營收達到8.38億美元,同比大幅增長96.52%,并實現了1.01億美元的凈收益,這是公司成立以來頭次實現盈利。
和黃醫藥,專注于腫瘤和免疫領域的創新藥物研發。2023年和黃醫藥因一系列重磅交易和成功的國際市場拓展,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其中2023年初,和黃醫藥將關鍵產品呋喹替尼在除中國內地、香港及澳門以外的全球權益,授予了日本武田制藥,首付款高達4億美元,總額可達11.3億美元,創下中國小分子新藥出海授權交易的新紀錄。11月,呋喹替尼獲得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批準上市,用于治療特定結直腸癌患者,成為獲得FDA批準的用于該病癥的靶向療法。
得益于上述交易,和黃醫藥2023年腫瘤和免疫業務的收入激增223%至5.286億美元,其中武田首付款中的2.8億美元和FDA批準后的3200萬美元里程碑款收入占到了營收的近四成。此外,公司商業化產品市場銷售額也增長了28%,其中FRUZAQLA(呋喹替尼在美國的商品名)上市后兩個月內即實現了1510萬美元的銷售額。
據悉,和黃醫藥計劃擴大腫瘤商業化團隊,并預計2024年腫瘤和免疫業務綜合收入將達到3.0億至4.0億美元。
據了解,近年來,在國家利好政策的支持下,國內不少藥企正在不斷強化公司的商業化及創新研發能力,加速在研品種在全球范圍內的臨床開發,并期待創新藥推入國際市場,以創造更多價值,實現回報。
免責聲明:在任何情況下,本文中的信息或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