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藥網 政策法規】近日,國家藥監局綜合司發布《血液制品生產智慧監管三年行動計劃(2024—2026年)》,以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推進血液制品產業高質量發展,全面加快推進血液制品生產、檢驗環節信息化建設等工作,促進血液制品生產轉型升級,切實保障血液制品安全、有效和質量可控。
行動計劃明確,通過三年行動,2026年底前基本實現血液制品生產企業信息化管理,切實提高血液制品監管效能,有力保障血液制品質量安全。并提出加強血漿接收環節信息化管理、加強血液制品生產環節信息化管理、加強血液制品檢驗環節信息化管理、保障信息化管理系統的合規性與安全性4項主要任務。
行動計劃指出,血液制品生產企業應當建立信息化系統,對血漿接收、驗收過程進行電子化記錄。應當采用掃描物料編碼的方式對原料血漿進行接收,避免混淆和差錯。應當與單采血漿站的信息化系統實現信息交換,確保每份血漿信息可追溯。應根據生產實際,逐步改造、升級或更新設備,使其硬件和軟件符合自動化、信息化的要求。從原料血漿入廠開始,生產過程中產生的數據應當通過信息化系統進行采集,并產生電子批生產記錄,電子批生產記錄的信息應完整準確。應當采取信息化系統對電子批檢驗記錄、穩定性考察及其他檢驗流程進行管理。應當采用信息化手段建立
標準品/
對照品、試劑、試液的電子記錄管理,實現使用全過程可追溯等。
此外,行動計劃還明確了血液制品生產智慧監管具體實施步驟。其中2024年6月—12月為率先實施階段,指出,對2024年底前需率先完成智慧監管工作的省份開展檢查評估和驗收,完成率30%左右。
2025年1月—12月為持續推進階段,指出,對2025年底前需完成智慧監管工作的省份實施情況開展檢查評估和驗收,完成率達到60%左右。
2026年1月—12月為總體完成階段,指出,對2026年底前需完成智慧監管工作的省份實施情況開展檢查評估和驗收,要求總體基本完成。
免責聲明:在任何情況下,本文中的信息或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