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藥網 行業動態】隨著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的快速發展,小分子藥物憑借其分子量小、不涉及免疫原性、易吸收、工藝成熟、可穿透細胞膜、易于儲存和運輸等優點,仍然是藥品開發中的主角。特別是小分子創新藥物,其研發過程經歷了從依靠經驗到針對特定病理、生物機制和生理效應,再到針對基因層面的生物機理明確的“靶點”進行開發,顯示了其研發技術的不斷進步和市場需求的持續增長。據悉,近日國產小分子創新藥出海金額再創新高。
據悉,6月14日,亞盛醫藥宣布將奧雷巴替尼(商品名:耐立克)的海外獨 家許可給武田。依據協議,亞盛醫藥將收到1億美元的選擇權付款,并有資格獲得最高約12億美元的選擇權行使費和額外的潛在里程碑付款,以及基于年度銷售額提成的雙位數比例特許權使用費。
資料顯示,耐立克用于治療慢性髓細胞白血病,是亞盛醫藥頭個上市產品,已在中國獲批,并獲中國國家藥監局新藥審評中心(CDE)納入優先審評和突破性治療品種。目前,在中國已獲批兩項適應癥,分別為治療任何TKI耐藥、并伴有T315I突變的CML慢性期(-CP)和加速期(-AP)的成年患者;治療對一代和二代TKI耐藥和/或不耐受的CML-CP成年患者。該品種還獲得美國FDA快速通道資格、孤兒藥資格認定、歐盟孤兒藥資格認定。
這一交易的總額引發了市場關注。據悉,此前,國內“貴”的小分子藥物出海交易總額由和黃醫藥的呋喹替尼(商品名:愛優特)制造。即,2023年1月,和黃醫藥與武田簽訂協議,武田獲得呋喹替尼除中國內地、香港及澳門以外的全球范圍授權許可,授權的總額最高可達11.3億美元,包括首付款為4億美元。
和黃醫藥表示,與武田的合作作為中國生物醫藥大型小分子海外授權交易之一,進一步增強了公司的現金狀況,帶來4.35億美元現金。據悉,武田首付款也助力和黃醫藥實現扭虧。根據和黃醫藥公布的2023年業績報告顯示,2023年,公司收入、凈利潤分別為8.38億美元、1.01億美元,收入同比增長了97%,利潤較2022年則是扭虧為盈。
資料顯示,呋喹替尼是一種口服靶向療法,用于治療既往曾接受過氟尿嘧啶類、奧沙利鉑和伊立替康為基礎的化療、抗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治療,以及抗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治療(若屬 RAS 野生型及醫學上適用)的成人轉移性結直腸癌患者。
目前,亞盛醫藥和武田的交易也刷新了這一記錄。據悉,在許可選擇權獲行使之前,亞盛醫藥將全權負責奧雷巴替尼的所有臨床開發事宜。此外,作為亞盛醫藥奧雷巴替尼的海外權益開發者,武田還將購入亞盛醫藥新發的股份,并將成為其持股超7%的股東。
具體而言,武田同意以7500萬美元,相當于約5.86億港元的價格,認購2430.73萬股公司股份。這部分股份相當于亞盛醫藥目前已發行股數的8.37%,相當于增發后的7.73%。
免責聲明:在任何情況下,本文中的信息或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