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藥網 行業動態】當前,我國創新藥企業的實力不斷增強,市場認可度不斷提升。業內表示,在政策、市場、藥企自身發展需要的驅動下,我國創新藥企業正在不斷走出去,積極與國際藥企合作。
據了解,今年以來,國產創新藥出海方面表現突出。有數據統計,截至6月17日,國產創新藥對外授權許可項目中,單筆超10億美元的交易達6項,涉及國產企業包括亞盛醫藥、明濟生物、恒瑞醫藥、舶望制藥、安瑞生物、宜聯生物。
其中,亞盛醫藥6月14日宣布與武田簽署一項獨家選擇權協議,就公司第三代BCR-ABL酪氨酸激酶抑制劑(TKI)耐立克(奧雷巴替尼)達成獨家許可協議。根據協議,亞盛醫藥將于協議簽署后收到1億美元的選擇權付款,并有資格獲得最高約12億美元的選擇權行使費以及額外的潛在里程碑付款。此外,亞盛醫藥將從武田獲得少數股權投資。
6月13日,艾伯維和明濟生物制藥(北京)有限公司宣布簽署一項許可協議,共同開發FG-M701。根據協議條款,艾伯維將獲得FG-M701在全球進行開發、生產和商業化的獨家許可權。明濟生物將獲得1.5億美元作為預付款和近期的里程碑付款,并有資格額外獲得最高可達15.6億美元的臨床開發、監管注冊和商業化的里程碑付款,以及最高可達凈銷售額低兩位數比例的分級特許權使用費。資料顯示,FG-M701是正處于臨床前開發階段的一種用于治療炎癥性腸病(IBD)的下一代TL1A抗體。相較于一代TL1A抗體,FG-M701具有巨大潛力,旨在為炎癥性腸病治療提供更佳的療效并減少用藥頻率。
5月16日,恒瑞醫藥宣布,將GLP-1產品組合HRS-7535、HRS9531、HRS-4729在除大中華區以外的全球范圍內開發、生產和商業化的獨家權利有償許可給美國Hercules公司。根據協議條款,Hercules將向恒瑞醫藥支付首付款和近期里程碑款1.1億美元,臨床開發及監管里程碑款累計不超過2億美元,銷售里程碑款累計不超過57.25億美元,及達到實際年凈銷售額低個位數至低兩位數比例的銷售提成,交易總額超60億元。
1月7日,舶望制藥宣布,已與諾華簽訂兩份獨家許可和合作協議。根據協議條款,舶望將獲得1.85億美元的首付款,并有望獲得潛在的期權和里程碑付款,以及商業銷售的分級版稅,潛在交易總金額高達41.65億美元。其中根據第一份協議,舶望制藥將授予諾華一項1期心血管管線的全球獨家許可,以及針對心血管疾病的至多2個額外靶點的化合物潛在許可選擇。這兩個靶點化合物的發現、優化和PCC階段由舶望制藥負責,諾華則將可以選擇獲得全球獨家許可。根據第二份協議,舶望制藥將授予諾華一項1/2a期心血管管線的大中華區以外獨家許可,以開發和商業化心血管疾病治療的1/2a期臨床階段項目。
1月4日,安銳生物與Avenzo Therapeutics達成合作協議,將CDK2抑制劑及另一款臨床前新藥的大中華區外全球權益授權給后者,Avenzo Therapeutics支付4000萬美元預付款,協議總金額超過10億美元。安銳生物成立三年多以來建立起差異化的小分子創新藥研發管線,前兩款進入臨床階段的產品分別為TYK2抑制劑、CDK2抑制劑,分別用于自身免疫病、抗腫瘤。
1月2日,宜聯生物宣布與羅氏達成全球合作和許可協議,雙方將合作開發靶向間質表皮轉化因子(c-MET)的下一代抗體偶聯(ADC)藥物候選產品YL211,用于治療實體瘤。根據協議條款,羅氏將獲得YL211在全球范圍內的開發、制造和商業化的獨家權益,宜聯生物將與羅氏中國創新中心(CICoR)共同合作推動YL211項目進入臨床I期試驗階段,并交由羅氏負責后續全球范圍內進一步開發和商業化工作。羅氏將向宜聯生物支付首付款及近期里程碑付款5000萬美元,另外還有近10億美元的開發、注冊和商業化潛在里程碑付款,以及未來基于全球年度銷售凈額的梯度特許權使用費。
數據顯示,2020年至2023年,我國醫藥企業對外授權許可項目的交易金額逐年上漲,分別為78.91億美元、156.76億美元、311.51億美元、472.67億美元。展望2024年,有機構認為,我國藥企“出海”數量仍會保持高位。
免責聲明:在任何情況下,本文中的信息或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