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制藥網 行業動態】海洋是高質量發展的戰略要地,經過多年發展,我國海洋產業逐漸成為經濟增長新引擎。其中我國海洋生物醫藥產業正處于戰略機遇期,擁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據了解,“十四五”期間,多地把海洋藥物和生物制品業納入海洋強省或海洋經濟專項規劃,福建等地還出臺了海洋藥物和生物制品業的專項行動方案。
青島也先后出臺《關于支持“藍色藥庫”開發計劃的實施意見》《關于支持生物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措施》,充分發揮政策導向性作用,加速海洋生物醫藥產業集聚成勢。目前,青島聚集了數百家海洋生物醫藥企業,形成了以西海岸海洋高新區海洋生物產業園、嶗山海洋生物特色產業園和高新區藍色生物醫藥科技園等以海洋生物為主導產業的特色園區。
業內指出,目前我國已經形成了開發“藍色藥庫”的共識,沿海地區紛紛加大對海洋生物醫藥行業的投入,初步形成了山東、廣東、浙江、福建、廣西海洋生物醫藥產業集聚區。
隨著國家、各省市對海洋生物醫藥產業加大扶持力度,不少企業把發展的目光投向這一“藍海”。
在福建廈門,藍灣生物科技公司以海洋生物甲殼質為原料,著力開發海洋生物多糖系列創新產品,研發的硫酸氨基葡萄糖實現產業化。
青島國信制藥有限公司,擁有國家級海洋藥物中試基地,2019年,在多年合作生產藻酸雙酯鈉(PSS)等海洋藥物的基礎上,該公司與青島海洋生物醫藥研究院簽訂戰略開發協議,成為新藥研發的合伙人。
今年3月,國信集團與中國生物制藥、青島海洋生物醫藥研究院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宣布正式進軍具有海洋特色的生物醫藥和大健康產業,共建“藍色藥庫”。這意味著繼深耕養殖工船產業后,國信集團在海洋產業上又有了新的布局方向,將海洋藥物與生物制品產業作為未來的一個發力點。
此外,國內多支科研力量也致力于海洋生物醫藥研發。例如,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與牡丹江友博藥業聯合開發的低分子量巖藻糖化糖胺聚糖鈉(即“注射用YB209”),正在開展Ⅰ期臨床研究;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員張全斌帶領的課題組,正運用來源于褐藻的一種昆布多糖,開發糖尿病足治療藥物。
青島海洋生物醫藥研究院近年來著力打造中國“藍色藥庫”,與正大制藥等聯合研發的海洋一類新藥BG136即將完成臨床I期階段并進展順利,研發的抗乙肝病毒藥物LY102獲批臨床試驗,推動著我國海洋藥物與生物制品產業創新發展。
海洋生物資源豐富,生物量約占地球生物總量的87%,且眾多生物生活在低溫、無光照等環境中,產生了結構與活性獨特的天然產物,遠比陸地上動植物活性要高,研發海洋藥物潛力巨大。從海洋中尋找新的藥物,被認為是新世紀解決人類健康問題的新希望。業內表示,人類對生命健康的不懈追求,促使人類在醫藥研發領域持續探索。為了尋找適合新藥研發的新資源,人們將目光投向了浩瀚深邃的海洋。
免責聲明:在任何情況下,本文中的信息或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