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藥網 醫藥股市】隨著監管政策趨嚴,以及醫藥市場環境的變動,今年以來多家藥企IPO“撤單”。據業內統計,今年上半年滬深北三地交易所合計近300家IPO終止,已經超過去年全年IPO終止家數(282家),其中不乏微策生物、菲鵬生物等差“臨門一腳”的藥企。進入下半年,醫藥企業IPO撤單潮持續,僅在7月頭一周,就有都正生物、百英生物等多家藥企終止IPO。
具體來看,深交所網站7月6日披露關于終止對創志科技頭次公開發行股票并在創業板上市審核的決定。創志科技主要從事藥物固體制劑生產設備的研發、設計、生產和銷售,并提供從工藝摸索、工藝優化到工藝升級的全套工藝支持服務。該公司原擬在深交所創業板發行股票數量不超過2,956.80萬股(不含采用超額配售選擇權發行的股份數量),全部為新股發行,公司股東不公開發售股份,公開發行的新股占本次發行后總股本的不低于25%。公司原擬募集資金5.5億元,用于高端制藥裝備產業化建設項目、研發中心建設項目、補充流動資金。公司本次的保薦機構為東方證券承銷保薦有限公司。
7月5日消息,百英生物深交所IPO終止(撤回)。據了解,百英生物IPO保薦機構為海通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原擬融資金額10.50億元,擬投向上海研發中心項目、江蘇生產基地建設項目、補充流動資金3個項目,分別投入募資額2.9億元、4.6億元、3億元。招股書顯示,百英生物是一家專注抗體表達和抗體發現與優化業務的CRO公司,主要為生物醫藥企業提供抗體表達、發現及優化等定制化技術服務。此外,公司還從事通用重組抗體、重組蛋白等科研試劑的生產和銷售。
7月2日,恒昌醫藥深交所IPO審核狀態變更為終止。終止原因系恒昌醫藥及保薦人撤回發行上市申請,根據規定,深交所決定終止其發行上市審核。招股書顯示,恒昌醫藥是一家專注服務中小型連鎖藥店、單體藥店及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醫藥流通企業。公司原擬IPO募資7.71億元,用于恒昌醫藥總部基地項目、大健康產業集成服務線上平臺建設項目以及補充流動資金。
隨著上述公司終止IPO,原本的募資計劃也將化為泡影,相關保薦機構未來利潤空間也可能被進一步壓縮。
不過,在業內看來,今年內IPO企業大撤退的主要原因是監管層頻頻發聲要從源頭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從長遠來看這對于行業健康發展而言是好事。
有券商投行人士指出,科創板定位要求發行人“硬科技”,具有“卡脖子”技術;主板方面,發行人不僅需要盈利規模大,還要有行業地位;創業板則支持成長型創新創業企業,業績增速快、業務發展空間大、抗風險能力不能弱。IPO企業在滿足這些指標的情況下,上市之路或更順利。
免責聲明:在任何情況下,本文中的信息或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