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藥網 醫藥股市】昨日(8月12日),合成生物概念上漲0.55%,其中主力資金凈流出靠前的包括浙江醫藥、正海生物、花園生物、魯抗醫藥、川寧生物等。
具體來看,浙江醫藥主力資金凈流出1.24億元。截至8月12日收盤,該股報收于15.12元,下跌6.61%,換手率9.79%,成交量94.1萬手,成交額14.55億元。
資料顯示,浙江醫藥的主營業務包括生命營養品、醫藥制造類產品及醫藥商業。生命營養品有合成維生素 E、維生素 A 等多種維生素和類維生素產品。醫藥制造類產品包含抗耐藥抗生素等
原料藥、制劑產品及大健康產品。2023年年報顯示,浙江醫藥在原料藥及關鍵
中間體領域建立了綠色環保的微通量連續制造實驗室平臺和可基因編輯的菌種改造的合成生物學試驗平臺。業績方面,2024年一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2.49億元,同比增長12.01%;歸屬凈利潤1.1億元,同比減少3.44%。
其后是正海生物,主力資金凈流出5690.06萬元。截至8月12日收盤,該股報20.87元/股,下跌14.68%。
正海生物立足于再生醫學領域,公司主營業務為生物再生材料的研發、生產與銷售。2024年半年度報告顯示,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98億元,同比減少11.80%;實現歸母凈利潤8603.21萬元,同比減少21.68%。今年一季度,正海生物也出現了營收和凈利潤下降。對此,公司表示有三個原因:腦膜產品兩大聯盟集采落地在即,下游存在觀望情緒;口腔產品在民營市場順應市場態勢進行了價格優化;活性生物骨新品銷售仍處于入院階段,銷售規模相對較小。
花園生物昨日主力資金凈流出5133.18萬元。截至8月12日收盤,該股報收于14.49元,下跌2.82%,換手率7.35%,成交量39.19萬手,成交額5.7億元。
花園生物主營業務:主要涉及維生素和醫藥制造兩大行業。公司8月2日在互動平臺上表示,公司堅定不移推動“化學合成、生物合成”雙布局,并于2024年3月投資設立合資公司“浙江花園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加大公司在氨基酸、維生素生物合成領域的市場和技術開發力度,公司“年產10000噸L-丙氨酸(發酵法)及生物制造中試基地項目”正在建設中。業績方面,2024年一季報顯示,公司主營收入3.3億元,同比上升4.15%;歸母凈利潤9148.31萬元,同比上升76.41%。
此外,魯抗醫藥、川寧生物主力資金凈流出也靠前,分別達2953.75萬元、2726.59萬元。
所謂“合成生物學”是一種全新的“造物”技術。華安證券分析師在研報中介紹,該技術融合了生物學、化學、工程學等多種技術,以可再生生物質為原料,以生物體作為生產介質,旨在利用廉價原料,以菌種、細胞、酶為制造工廠,規模化發酵獲得目標產品,具有清潔、高效、可再生等特點。相關數據顯示,預計到2025年,合成生物學與生物制造的經濟影響將達到1000 億美元。
免責聲明:在任何情況下,本文中的信息或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