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藥網 行業動態】日前,河南省醫保局發布《河南省接續帶量采購公告(一)》,此次接續集采涉及4個批次,分別為重慶聯盟集采、江西聯盟抗菌藥集采、河南省中部聯盟集采、河南省首批集采。采購周期原則上為兩年,采購周期內,如未中選企業接受不高于該品種最低中選價的,下一采購年度可作為中選企業參與供應。
此次河南省接續集采擬納入33個品種,其中醫保甲類藥和醫保乙類藥各有14個和19個,基藥品種則有15個;從劑型上看,注射劑為主力軍,占比接近九成。按治療大類統計,主要包括消化系統及代謝藥、心腦血管系統藥物、血液和造血系統藥物、心腦血管疾病用藥和神經系統藥物等。
從33個品種來看,其中不乏短缺藥,如新斯的明注射劑、硫代硫酸鈉注射劑等11款臨床(易)產品。
據悉,新斯的明注射劑為抗膽堿酯酶藥物,由日本鹽野義株式會社研發,早于 1936 年 10 月在日本上市。相關數據顯示, 截至2022年5月,國內已有 12 家企業正在布局新斯的明的注射劑劑型,其中,7 家已經獲批,另有 3 家正在上市申請中。
硫代硫酸鈉注射劑則是急搶救藥物,也為國家短缺藥品清單品種,截至2022年5月,國內僅有 5 家企業正在開發硫代硫酸鈉注射劑(包括硫代硫酸鈉注射液和注射用硫代硫酸鈉),其余 4 家企業已獲得批文。
業內表示,新斯的明注射劑、硫代硫酸鈉注射劑的短缺,多是因為產品的利潤空間不足,企業的生產意愿低所致。尤其是急搶救藥品,這類產品具有用量較小、長時間低價的特點,因此在市場競爭的影響下,很多藥企生產意愿偏低,為了生存不得不放棄一部分利潤空間小、生產數量少的急搶救藥品,這導致了部分急搶救藥品的供應逐漸減少,出現供不應求、無藥可用的現象。
據了解,隨著集采擴面提速成大勢所趨,戰火正加速向短缺藥、生物藥、未過評藥等品種延伸。
例如,今年6月,重慶市醫保局正式發布“2024渝鄂桂等10省市聯盟藥品接續采購工作的通知”,重慶、湖北、廣西、海南、貴州、云南、青海、寧夏、新疆、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等10個省、市及自治區將參與本次接續集采,擬納入品種包括間羥胺注射劑、新斯的明注射劑等20個短缺藥,以及法莫替丁注射劑、玻璃酸鈉注射劑等26個常用藥。
再比如,2023年12月,廣東牽頭28省聯盟集采談判圓滿落幕,17個中選的易短缺和急(搶)救藥品種平均降幅約57%;同年12月,江西聯合29省組成的干擾素(生物藥)專項集采落下帷幕,12個品種48個規格采購成功,預計節省采購資金3.07億元;2023年9月,河北牽頭京津冀化學藥品、生物制劑集采結果出爐,94個未過評品種位列其中等。
免責聲明:在任何情況下,本文中的信息或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