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藥網 市場分析】業內表示,今年以來,政策端持續發力推進生物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引導企業聚焦產品創新和服務優化,可見創新研發仍是生物醫藥領域的重中之重。而對于醫藥CXO企業來說也是一種機遇。
從近期部分醫藥CXO企業發布的2024年上半年業績報告來看,多家企業傳遞回暖跡象。如東曜藥業上半年實現營收5.21億元,同比增長59%;凈利潤3155.9萬元,實現頭次盈利。康龍化成預計上半年預計實現歸屬凈利潤10.55億元—11.43億元,同比增長34%–45%。藥明康德測算,二季度公司營收達到92.59億元,環比增長16%;經調non-IFRS歸母凈利潤24.60億元,環比增長28.5%;昭衍新藥在今年二季度則扭虧了,按照上半年預計的歸母凈利潤虧損值在1.36億元至1.84億元這個區間估算,該企業二季度的盈利超8000萬元。金斯瑞生物科技2024年上半年,總收入5.61億美元,同比增長43.5%;凈虧損收窄至2.16億美元,經調整凈虧損為6900萬美元。
分析人士指出,以ADC為代表的生物藥市場繁榮發展,催生了產業對外包服務的可觀需求。如東曜藥業CDMO業務取得快速增長,很大程度與其將ADC(抗體藥物偶聯物)領域作為特色和優勢領域發展有密切關系。上半年,東曜藥業ADC項目收入占CDMO/CMO收入比例達88%,且新增的20個項目中,有17個為ADC項目。據悉,東曜藥業為了滿足CDMO業務的發展需求,上半年CDMO人員同比增長29%至492人,占集團總人數達86%。其中,ADC CDMO團隊同比增長27%。
據悉,ADC火爆,帶動CDMO業務景氣度很高,分到蛋糕的不止有東曜藥業一家。據統計,國內進入ADC CDMO賽道的企業還有藥明合聯、邁百瑞、皓元醫藥等十余家企業。
此外,多肽業務及“出海”目的地的多元化,也或將成為CXO新的成長路徑。如今年上半年,藥明康德TIDES業務(主要為寡核苷酸和多肽),收入達20.8億元,同比增長57.2%。今年1月,其多肽固相合成反應釜總體積增加至32000L。業內表示,隨著GLP-1類藥品在全球的持續熱銷,以及2026年國內司美格魯肽專利到期的影響,行業對于原料多肽的生產需求還將持續高漲,藥明康德還能享受一段時間的紅利。
而凱萊英在2024年上半年業績預告中也特別指出,2024 年,公司加快海外布局以及多肽產能建設,持續加大業務開拓力度,新簽訂單同比增長超過20%,且二季度較一季度環比有較大幅度增長,
不過分析人士也指出,當前CXO企業仍面臨不少壓力。未來對于ADC、多肽等領域的需求是可預期的,但是主動出擊海外市場,構建多元化布局,也是眾多企業的選擇。
如今年5月,凱萊英將輝瑞英國某工廠收入囊中,完成頭個歐洲研發生產基地的布局。除了歐洲市場,國內CXO企業還以收購或是自建的方式,布局亞洲市場。如7月,泰格醫藥宣布完成對日本CRO公司Medical Edge的收購;3月,藥明生物宣布其位于新加坡的一體化CRDMO中心開工奠基;1月,昆翎收購總部位于新加坡的區域性CRO公司CSI……
業內表示,雖然CXO競爭態勢起了變化,但是CXO的底層發展邏輯并未變化,CXO的興起,是生物制藥行業發展的必然。對于CXO企業來說,學會堅韌,或許將等到下一輪風起。如藥明康德2024年業績增速將放緩,但受益于全球生物醫藥行業融資呈現改善、國內政策大力支持創新藥等,公司 2025-2026年業績有望重回穩健增長軌道。
免責聲明:在任何情況下,本文中的信息或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