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藥網 政策法規】近日,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會同國家數據局印發《關于促進數字中醫藥發展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用3—5年時間推動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興數字技術逐步融入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全鏈條各環節,促進中醫藥數據的共享、流通和復用,初步實現中醫藥全行業、全產業鏈、全流程數據有效貫通,全力打造“數智中醫藥”。
《意見》共提出20個方面的具體舉措。其中在數字化輔助中醫服務能力提升方面,文件提出,“鼓勵中醫醫療機構推動業務流程數字化轉型,打造集預防、治療、康復、個人健康管理于一體的數字中醫藥服務模式”“鼓勵建設具有示范性的智能化中藥房、區域智慧共享中藥房”“鼓勵研發具有中醫藥特色的智能電子病歷、智能預診隨訪等系統,提升中醫藥數據智能化采集能力”。
為充分發揮中醫養生保健優勢,《意見》提出,鼓勵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興數字技術研發中醫健康監測設備和治未病健康管理平臺,通過中醫體質等中醫數據采集記錄,整合體檢、疾控等數據,開展主動健康管理、個人健康畫像、人工智能+醫療健康應用、重點人群健康保障、衛生健康決策支持系統建設與數據應用示范研究。
在數字化助力人才培養方面,《意見》提出推動名老中醫診療數據開放共享。鼓勵中醫醫療機構應用數字技術建設“數字化傳承工作室”“數字診室”等,數字化記錄教學行為,總結跟師學習、臨床實踐和療效跟蹤等經驗,推動名老中醫學術傳承創新發展。
中醫藥是中華民族的瑰寶,市場規模龐大,隨著人口老齡化加劇,消費水平不斷升級,以及一系列利好政策的支持,未來市場前景廣闊。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中醫藥市場已超4800億元,預計到2024年底將突破5100億元。
業內認為,近年來,隨著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數字技術的快速發展,推動了中醫藥產業發展加速,但目前的中醫藥數字化轉型發展還處于初期階段,存在對數字化建設和數據要素作用認識不深、數字化賦能醫療科研廣度不足的問題,《意見》對于發揮數字中醫藥在數字中國建設中的重要作用,推動中醫藥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義。
通過數字化賦能,一方面有利于推動中藥全產業鏈數據協同。《意見》支持中藥全產業鏈數字化轉型,強化中藥全生命周期質量追溯體系建設,賦能中藥產品質量管理。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提升中藥種植生產數智化水平。打造以數據、模型為支撐的中藥生態種植數智化場景,推動數字化車間、數字孿生工廠、智慧物流、智慧庫房、工業互聯網等建設應用,提升中藥企業創新能力和生產效率。
免責聲明:在任何情況下,本文中的信息或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