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藥網 市場分析】隨著國內醫藥市場競爭加劇,中國創新藥企正借助License-out等方式加快出海。據業內統計的大概數據,截至2024年上半年,中國本土醫藥企業共達成60筆BD交易,數量明顯超過2023年同期,其中跨境License-out交易數量達43筆,約占跨境交易總量的八成。業內預計,未來一兩年內,中國創新藥企出海交易仍會不斷涌現。
從上半年license-out的買賣方企業來看,買方涉及諾華、勃林格殷格翰、安斯泰來、艾伯維、羅氏等大型跨國藥企,賣方除了包括恒瑞醫藥等傳統轉型藥企以外,還包括越來越多近年來新成立的生物科技公司,如宜聯生物、安銳生物、舶望制藥等。
值得一提的是,不少license-out交易金額超10億美元。例如,今年5月,恒瑞醫藥宣布將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GLP-1類創新藥HRS-7535、HRS9531、HRS-4729授權給美國Hercules公司,本次交易首付款加里程碑付款累計可高達60億美元。作為對外許可交易對價一部分,恒瑞還將取得美國Hercules公司19.9%的股權。
2024年1月2日,羅氏宣布與宜聯生物達成合作,共同研發抗體偶聯藥物YL211,用于治療實體瘤。此次合作聚焦于間質表皮轉化因子,旨在開發下一代腫瘤治療方案。根據協議,羅氏將向宜聯生物支付首付款及近期里程碑付款5000萬美元,另外還有近10億美元的開發、注冊和商業化潛在里程碑付款,以及未來基于全球年度銷售凈額的梯度特許權使用費。據悉,羅氏對YL211寄予厚望,期望其能成為下一個銷售額達10億美元的ADC藥物。
從交易數量來看,翰森制藥今年license-out動作頻頻,共達成3項BD合作:3月與普米斯就HS-20117(EGFR/c-Met ADC)藥物在全球合作區域內擴大合作;4月與荃信生物達成合作,在中國(包括中國香港、中國澳門和中國臺灣)開發和商業化HS-20137單抗;8月獲得麓鵬制藥LP-168(BTKi)非腫瘤適應癥中國(包括中國香港、中國澳門和中國臺灣)權益。截至目前,公司已累計引入11個創新藥合作項目,其中9個處于臨床階段,其余2個項目已進入到商業化階段,同時公司積極尋求自有管線產品對外許可機會,已分別授予葛蘭素史克(GSK)HS-20089(B7-H4 ADC)、HS-20093(B7-H3 ADC)海外許可權利。
不難看出,ADC正成為國內藥企擴大合作的熱點領域。據統計,2024年上半年,全球共有24起ADC交易案,其中有10起有中國藥企的參與。在今年的ASCO大會上,來自中國的ADC企業,共有25款產品的33項研究成果公布。此外,今年的4月3日,普方生物制藥(蘇州)有限公司被丹麥的Genmab公司以18億美元收購,通過此次收購,Genmab將獲得普方生物三款處于臨床階段的抗體偶聯藥物(ADC)管線,以及該公司的創新ADC技術平臺。足以見得,國產ADC的潛力正愈來愈被國際企業看好。
數據顯示,全球ADC藥物市場規模龐大,且增長快速,預計將從2022年的79億美元增至2030年的647億美元,復合年增長率為30%,遠高于同期全球生物藥物市場預計9.2%的復合年增長率。
免責聲明:在任何情況下,本文中的信息或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