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藥網 行業動態】隨著上市藥企半年報披露的收官,藥企今年上半年銷售費用情況也浮出水面。根據數據統計,489家藥企披露上半年銷售費用,上半年銷售費用總和達1628.14億,這與2023年上半年相比減少99.94億元,同比下降5.78%。
其中上海醫藥、復星醫藥、百濟神州、恒瑞醫藥銷售費用靠前,分別達到65.65億、42.66億、41.70億、39.38億。
據悉,在過去5年,上海醫藥銷售費用一直較高。針對高額銷售費用,上海醫藥曾在投資者調研活動上表示,雖然公司銷售費用的絕對金額較大,但同時,公司銷售額也較大。其中2024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394.13億元,同比增長5.14%,實現歸母凈利潤29.42億元,同比增長12.72%。
上海醫藥還表示,隨著公司營銷模式的整合與調整,2023年四季度,公司的銷售費用率開始下降。預計在營銷模式優化的過程中,2024年的銷售費用率將得到進一步管控。根據數據統計,2018年上海醫藥銷售費用達到110.6億元,突破100億元,2022年,快速攀升至142.8億元。2023年,上海醫藥銷售費用同比減少2.64%至139.02億元。2024年上半年,上海醫藥銷售費用繼續縮減至65.65億元。
復星醫藥方面,目前公司的戰略是“整合”。據悉,復星醫藥計劃通過整合制造、創新和銷售等各方面資源,實現降本增效。具體到2024年上半年,復星醫藥加大了整合力度,如在徐州和重慶地區打造規?;a中心,并擬私有化復宏漢霖以進一步整合創新藥業務。落實到指標上,上半年公司銷售費用率為20.85%,下降2.85個百分點;管理費用率為10.09%,剔除新并購企業影響,管理費用下降約2億元。上半年復星醫藥銷售費用同比下降15.87%至42.66億元。
不僅如此,復星醫藥還通過壓降研發投入,以減少支出。2024年上半年,復星醫藥制藥業務研發投入24.06億元,同比減少1.13億元,下降4.49%,占制藥業務收入的16.39%;其中,研發費用為15.72億元,占制藥業務收入的10.71%,研發費用較去年同期減少2.20億元。
而百濟神州雖然已經當了兩年多的中國創新藥“一哥”,但仍未實現盈利。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19.96億元,同比增長65.44%;實現歸母凈利潤-28.77億元,虧損同比減少44.87%。
業內指出,百濟神州虧損背后,與其連年高企的研發費用不無關系,數據顯示,2018年—2024年上半年,該公司研發投入分別約為45.97億元、65.88億元、89.43億元、95.38億元、111.52億元、128.13億元及65.22億元。綜合計算,該公司六年半研發投入已經超過600億元,與同期凈虧損金額幾乎相當。
此外,該公司的銷售費用也呈連年增長趨勢。財務數據顯示,2021年—2023年,其銷售費用分別約為44.52億元、59.97億元及73.04億元;同比增長70.06%、34.72%及21.80%。今年上半年,公司銷售費用也高達41.70億元。
“醫藥一哥”恒瑞醫藥的銷售費用也排在前列,今年上半年銷售費用達39.38億元。不過業內人士指出,與其他藥企對比,恒瑞醫藥的銷售費用雖然靠前,但若要與自身相比,近40億的費用已經是公司近年來投入相對較低的一次了。
數據顯示,2020年,恒瑞醫藥的銷售費用達到高點——98.03億元。在此之前,該項費用也是一直呈上升趨勢,占營收的比例在36%-39%。但自此之后,這項費用就開始下滑了。有人士表示,這兩年恒瑞醫藥一直在優化組織結構,如銷售團隊方面主要是在進行省區的整合,進而提高渠道資源利用率。
另有分析人士指出,銷售費用的增加要結合著公司的營收一起看,這一占比其實是在下降的。而且這兩年恒瑞醫藥多款新藥獲批上市,為了推廣,銷售費用有些許增長是正常現象。據悉,在研發端和銷售端的共同努力下,恒瑞醫藥今年上半年交出了一份優異答卷。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收136.01億元,同比上漲21.78%;歸母凈利潤和扣非凈利潤分別實現34.32億元、34.90億元,各自同比增加48.67%、55.58%。
根據梳理,除以上幾家企業外,華潤三九、華東醫藥、白云山、大參林、益豐藥房等藥企上半年銷售費用也超過30億元。而邁瑞醫療、國藥一致、太極集團、老百姓、人福醫藥、云南白藥、一心堂、九州通、健康元、步長制藥等藥企銷售費用在20億至30億元之間。
據悉,當前醫藥反腐高壓下,上市藥企銷售費用持續受到監管機構和投資者關注。醫藥公司的銷售費用包含了企業為推廣產品和服務花費的各項費用,從過往監管部門的處罰案例看,醫療機構腐敗問題與醫藥企業學術推廣等環節的違規行為關系密切。數據統計,今年上半年,489家A股上市藥企中,有244家銷售費用較上年同期有所下降,銷售費用總和與2023年同期相比減少近100億元。
免責聲明:在任何情況下,本文中的信息或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