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藥網 行業動態】近日消息,圣地亞哥新公司Candid Therapeutic宣布完成了3.7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6.36億元)的融資,并收購兩家生物技術公司,分別為Vignette Bio和TRC004,這兩家公司均來自于中國。
其中,Vignette Bio是中國企業岸邁生物參與成立的NewCo公司(New Company,即將公司核心產品的海外權利授權給海外成立的新公司),其專注于免疫和炎癥相關疾病的創新療法,公司正在研發一款名為CN106的藥物,此次收購意味著該在研藥業也被Candid Therapeutic收入囊中。
TRC 2004則是嘉和生物參與成立的NewCo公司。今年8月,嘉和生物發布公告,與TRC 2004訂立許可協議以及股權協議,授權其開發、商業化雙抗GB261,并獲股權、首付款及里程碑付款等回報。據悉,GB261是一種新型差異化CD20/CD3雙特異性T細胞接合劑 (TCE),具有超低CD3結合親和力和完整的Fc功能 (ADCC和CDC)。
據悉,CND106和CND261都已完成了1期劑量遞增研究,其中包含130多名腫瘤患者的臨床數據。媒體報道指出,這兩種藥物均具有成為針對各種自身免疫疾病“best-in-class”療法的潛力。
Candid Therapeutic是一家致力于開發潛在變革性藥物以治療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生物技術公司,其收購以上兩家公司的背后,既是對兩家公司相關產品的看好,也是對自我管線的進一步豐富。據悉,公司已經搭建起臨床開發和商業化團隊。創始團隊包括一批經驗豐富的企業家,CEO為Ken Song(RayzeBio的創始人)、CMO兼CSO為Timothy Lu、CTO為Bernie Huyghe、CFO/CBO為Arvind Kush(RayzeBio的前CFO)。
業內指出,上述收購的兩家公司均為中國藥企通過“NewCo模式”參與成立的新公司,與海外資本合作成立新公司的“NewCo模式”出海,已成為藥企海外拓展市場的新方式。
據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9月11日,目前采取這一模式出海的本土企業至少有六家,包括艾麗斯、恒瑞醫藥、康諾亞、領康生物及上文提及的岸邁生物及嘉和生物,其中五家的合作均發生在今年。
值得一提的是,近日該公司還宣布完成3.7億美元A輪融資,由Venrock、Fairmount、TCGX、venBio聯合領投,Foresite、Third Rock、Fidelity、Samsara、啟明、奧博等也參與其中。
目前,Candid Therapeutics正在為其新資產提交IND申請,希望至少能在2025年前獲得有關藥物安全性的臨床數據。
業內指出,上述收購的兩家公司均為中國藥企通過“NewCo模式”參與成立的新公司,與海外資本合作成立新公司的“NewCo模式”出海,已成為藥企海外拓展市場的新方式。據業內統計,截至9月11日,目前采取這一模式出海的本土企業至少有六家,除了上述提到的岸邁生物及嘉和生物,還包括艾麗斯、恒瑞醫藥、康諾亞、領康生物等,其中有多家發生在今年。
例如,今年7月份,康諾亞公告與Belenos Biosciences訂立許可協議,授予后者在全球(不包括大中華地區)研究、開發、注冊、生產及商業化CM512及CM536兩款雙抗的獨家權利。據悉,作為對價,康諾亞將收取1500萬美元的首付款和近期付款,而其全資附屬公司一橋香港將收取Belenos約30.01%的股權;此外,根據項目的開發、監管及商業里程碑達成情況,康諾亞亦有望獲得最多1.70億美元的額外付款。
更早的5月,恒瑞醫藥也宣布,公司將其GLP-1類創新藥產品組合HRS-7535、HRS9531、HRS-4729在除大中華區以外的全球范圍內開發、生產和商業化的獨家權利有償許可給美國Hercules公司,由此其將獲得Hercules公司≤60億美元的相關付款等,同時,作為對外許可交易對價一部分,恒瑞醫藥將取得美國Hercules公司19.9%的股權。
免責聲明:在任何情況下,本文中的信息或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