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藥網 市場分析】回看2024年上半年CXO行業的表現,整體承壓明顯。從凈利潤變化來看,近七成企業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出現下降,其中,昭衍新藥、美迪西、博騰股份、睿智醫藥、和元生物等公司下降幅度均超過100%。
這些公司業績下滑的背后,不少是跟相關項目收入減少、前期項目收入基數高以及企業需要消化相關項目資產減值壓力等有關。
也有公司是受外部投融資放緩影響,藥企減少了生物醫藥研發投入,從而拖累了公司的訂單收入。例如,和元生物在半年報中表示,由于持續受外部投融資環境影響,國內細胞和基因治療行業下游客戶融資仍存在不暢,市場訂單價格處于較低水平,同時由于臨港產業基地一期投入運行,短期內公司折舊攤銷、日常運營成本費用大幅增加,綜合導致營業毛利和凈利潤下降。
為找回業務發展的節奏,一些公司正積極采取措施。例如,博騰股份在不久前的投資者交流會上表示,隨著公司于2023年第三季度完成此前收到的重大訂單交付,2024年下半年,公司收入受重大訂單基數影響將減弱,常規業務穩步發展。由于公司過去幾年的經營規模擴大及新業務投資節奏較快,公司相關運營費用及固定資產折舊增長,對凈利潤產生負面影響。公司正根據年度經營計劃,落實降本增效舉措,基于不同的業務發展周期,合理調整業務發展節奏,虧損在過去三個季度逐季度收窄。
藥明康德雖然上半年凈利潤同比下降20.2%,但在業務訂單和新增客戶量方面發展勢頭迅猛。其在保持超過6000家活躍客戶的基礎上,上半年新增客戶超過500家,訂單規模初次突破400億元。截至2024年6月底,公司在手訂單達到431億元,剔除新冠商業化項目后,同比增長33.2%。這也為公司未來的營業收入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公司在中報業績交流會上透露,80%的在手訂單預計將在未來18個月內轉化為收入。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CXO企業在海外市場的業務和利潤增長明顯。據悉,在過去五年中,超過10家中國CXO企業的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實現了翻倍。其中,藥明生物的海外收入在2019年至2023年間增長了4.4倍,藥明康德的境外收入在同一時期增長了兩倍以上。可見中國CXO企業在全球產業鏈中競爭地位的提升。
盡管當前美國《生物安全法》草案的提出,給中國CXO企業的海外業務帶來了不確定性。但中國CXO企業等正在應對挑戰,包括加快海外建設布局、加強與海外客戶的合作,以及通過合資建廠和并購等方式進行國際化擴張。例如,藥明康德在新加坡的研發生產基地已經投產,博騰股份在斯洛文尼亞的研發生產基地也已投入運營。
有機構研報指出,受新藥研發需求下滑、行業競爭加劇等多因素影響,2024年上半年CXO行業業績整體處于承壓狀態;部分企業受新產能折舊、股權激勵攤銷等影響,利潤端同比下滑。但是海外業務占比較高的公司簽單有恢復,CXO公司的經營業績有望逐步見底回升,當前位置建議積極布局CXO方向。
細分方向上,該行推薦持續高景氣的ADC及多肽產業鏈、國內臨床CRO頭部公司、估值較同行更低的平臺化頭部公司、海外業務占比較高的CDMO/CRO公司以及增長更加多元的仿創藥CRO公司。
免責聲明:在任何情況下,本文中的信息或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
評論